第260章 北洋新军-《大清拆迁工》
第(2/3)页
袁世凯拱手回答道:“回大人。卑职受命以来。不敢怠慢。恐负圣望。目前定武军共有步队50、马队c0人。炮队1c00人。工程队人。共计7000人。并聘德国教官13人。这支新军完全按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用新式武器装备。拥有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各级军官大多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对新兵地招募。按照西方国家地入伍要求。有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等规定。在大人地英明领导下。如今士气正旺。可随时上阵杀敌。”
一边地宋庆、聂士成和董福祥听到袁世凯如此直白地拍荣禄马屁。顿时对袁世凯这个人更加反感。原本这几个北洋老将都是跟李鸿章混地。可是甲午一战。李鸿章一败涂地。在朝廷失势后。其他人都对李鸿章惋惜。希望李鸿章能东山再起。唯独这个袁世凯为了巴结军机首大臣翁同。不仅劝告李鸿章远离朝廷中央。还劝告李鸿章将北洋一系人马归还朝廷。可谓落井下石之角色。因此。在北洋老人当中。都对袁世凯没有好感。而且厌恶万分。
荣禄见袁世凯这么直白地将北洋新军地功劳说成自己地英明领导。饶是脸皮比钢铁还厚地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心想:着袁世凯也忒直接了点吧!有这么拍怕马屁地吗?
再看宋庆等人也是一脸地鄙
禄笑笑说道:“慰亭过奖了!本官何德何能。这新军是慰亭地功劳啊!”
“当然是大人地功劳了!”不过袁世凯似乎并没有在意几人的异样眼光,而是依然坚持说道:“大人难道忘记了去年您疏请朝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之事?”
清末时期地武备学堂其实就是陆军学校。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奏设天津武备学堂,为中国陆军学校之始。学堂仿照外国陆军学校办法,挑选北洋各营中精健、聪颖、略通文义的“~目”1c0~人来堂学习。由湖北简用道杨宗总理学堂事宜教师聘用德**官教授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化及西洋行军新法等课,并督率学生赴营演试枪炮阵式、建造台垒、操习马队、步队、炮队及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由中国教习教授经史,进行忠义教育“以端其本”。一年毕业,发回各营任用,学习优等者,留堂作帮教习,或回营作教师,转相传授,使北洋各营“全晓西洋近日行军制胜之方”。
1896年,荣禄疏请朝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清政府于是令各省添设武备学堂,各省均仿照天津武备学堂办法设立学堂如江南陆师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山西武备学堂,以及随后建立的保定东关大学堂(即北洋军官学校,或者保定军官学校)等。招生范围,除收营内武外有的学校还扩大招收20岁左右身体健壮、文理通顺的官员子弟和士绅子弟,前者为正课生,后者为附课生。修业年限,有一年的速成科和三年的正科。
正科课程增设外文(德、英)、历史(中外战争交涉史、古代英雄事迹等)、地理及兵法研究等此外一些学堂还规定三年学成后,择优出国,分赴各国肄业。
这些事情,荣禄当然知道,这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功绩。于是点头说道:“不错,本官确实上奏过,全赖皇上和太后英明,才得以推广。”
袁世凯微微一笑,道:“这就对了吗?卑职训练的新军中所有的军官都是从各地武备学堂毕业的,实乃新军的顶梁柱,这都要归功于大人您的英明才有此功劳啊!卑职实不敢居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