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计赚太史慈-《衙内闯三国》


    第(2/3)页

    刘璋认为,后面这种问法,才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真实身价来。

    太史慈哪知道他的心思?只是确定了他真是那个刘璋,面上已是大为惊奇,只是随即又皱眉疑惑道:“公既是刘季玉,那…….那…..怎么会与郡府有了冲突?那马……”

    太史慈的意思,自然是你既是刘璋,那就是宗室之人,也是官府的人啊。又怎么去难为这北海郡府的人,干这种杀人夺马的事儿呢?

    “咳,你说那事儿啊。嗯嗯,是这样滴,我这不是准备回冀州吗,走到这儿的时候,正安分守己的赶路,可是,却有两个剪径的蟊贼想抢我的马。介个,为民除贼,人人有责对不对?于是,我就那啥,嗯,你懂的。可是后来尼,这一审,咳咳,才知道他们原来是郡府的。后来又碰上你,还当你又是哪路的山大王呢,所以,介个,那啥,就没实说,嘿嘿,就是这样了。”

    刘璋口沫溅飞的讲解着,把自己完全描述成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有为宗室。恶人先告状的,将那俩军汉意图抢他马匹的罪恶先行揭发了,甚至不惜污蔑人家是盗贼。

    至于某人存心坑人家马匹的事儿,自然是春秋刀法舞动,全然删除了事。

    太史慈听的一头的黑线。

    前面那段自然是听懂了的,这年月,兵与匪几乎也没大差,虽说可能有些不尽不实,倒也可信。

    但是,你看到我,当我是哪路的山大王,这个,俺这一身装束,只怕白痴都不会那么想吧。哪里的山大王这么有谱儿,竟能搞到全身的军备铠甲?

    太史慈想着这些,肚子里直翻白眼。只是脑中转动之余,忽的想起两人打架前,在刘璋袖子里看到的那个小印,心中不由一动。

    “公之前手中之物,可也是取自那两个…..呃,那两个抢马之人的手中吗?此刻,他们人呢?”太史慈目光炯炯的望着刘璋。

    “嗯?那俩人啊,哦,他们两个都看上了我的马,内讧起来,一个被杀了,另一个受伤自己流血过多死了。”刘璋眼珠儿转了转,很干脆的推的一干二净。

    话说这太史慈他是很喜欢,恨不得马上收到自己麾下。可现在这不还仅限于想法,未形成事实对不对?他又这么关注那事儿,刘璋才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和盘托出呢。

    “啊?”太史慈瞪着面上一幅不关我事模样的刘璋,不由有些郁闷。

    “公方才不是有言,那个,为民除贼,人人有责,你就那个……嗯,那个,咳咳,怎么又是他们内讧了?”太史慈复述刘璋的话,出口都感到难为情。那话正义凛然的,太无耻了。

    “是啊,我是有那个心的。但我是宗室,是守法尊纪的,怎么可能私刑相向呢对不对?嗯嗯,我只是施展了点妙计,本想让他们两败俱伤,我好将他们擒下送往州府问罪的。哪知,他俩估计平日就有仇,这个,唉,一动手就没了分寸。嗯,这不就那样了。”刘璋两手一摊,表示很无奈。

    太史慈听的有些头晕。妙计?八成是算计吧!还送去州府问罪?那刚才见了我过来,为啥不老实说,却跟我打了一架?哦,对了,人家说了,把自己当山大王了……….我勒个去!

    这会儿眼见他目光闪烁,知他现在大有提防之意,绝对不会实说,太史慈也懒得去问了。那两人死不死的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两人身上的东西。

    “哦,这二人既已伏诛,也算罪有应得吧。但不知,公所得之物可否给慈一观?”太史慈抛开那些无谓的,将话题拉回来。

    嗯?刘璋见他又一次问起那个竹筒,心中不由的一动,猛然想起史书上记载的一件事来。

    史书记载,太史慈先是在扬州刺史刘繇帐下为将,后来因与孙策交战,才最终入了江东阵营。而在下扬州前,他却是避难在外,起因,便是因着当时郡县相争,递送进京的一份文书而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