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村支书的危机-《官路沉浮》


    第(2/3)页

    “三分之一多一点。”赵援朝说,“现在还有八十家没表态,我看其中也有不少还在犹豫。”

    “楚乡长,你说怎么办?”赵三兵很恼火,这可是对他这老支书权威的挑战,他可不能罢休。坤平村虽然富裕,但却是小村,本来有两百多户人家,后来有些田地被政府征用了,那些田土的农民也就成了乡镇企业的职工。

    赵三兵在坤平的权威第一次受到挑战,这老头火大了。不过到底是上过战场的人,还是沉的下气,知道要有谋略,不能来硬的,老支书点着烟袋和儿子一琢磨,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搞鬼,只怕是村里某些想夺权的人和乡里的人联合起来,一来弄楚平,二来要把他这个二十多年的支书弄下台来。

    “他们这是在向您和楚乡长挑战!”赵援朝愤愤的说,在他眼里父亲可是坤平村的大功臣,村民应该无条件服从赵三兵。

    “我没什么,楚乡长可是正正经经的乡长,大棚菜可是他带大家弄出来的。”赵三兵看来是想听楚平的意思。

    听他们父子这样一说,楚平心里一下子明镜起来。

    这事情只能低调处理,说村里某些人挑战赵三兵的权威,坤平村单独种辣椒,在白一丁和别人眼里,自己和赵三兵何尝不是在挑战白一丁的权威,难怪他要指使人来和赵三兵唱反调。

    “主席有句话你应该知道吧,三叔?”楚平琢磨着这事情不能闹大,闹大了对自己和赵三兵都没有好处,再说了到年底种了西蓝花不赚钱和自己也没关系,自己倒是要担心种辣椒到年底是不是真能赚钱,如果不能赚钱,或者赚的钱比种西蓝花少,那自己和赵三兵的威信只怕要扫地了,到时候两人这支书和副乡长只怕是当到头了。

    “主席的话我都记得,你说的是哪一句?”赵三兵最崇拜的人是**,对**语录比对自己多少岁还清楚,楚平和他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发现要说服他,最好能从**语录中找一句话出来,那就能事半功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楚平学伟人的大手一挥说。

    “语录里可没这话,不过这话主席确实说过。”赵三兵脑子里在背着他的语录。

    “由他们去。”楚平坚定的说,“信咱们的,咱们全心支持,不信咱们的,让他们种西蓝花去,赔了钱不要怪咱们。”

    “这样,这样,不好吧?”赵三兵有些不服气,可看着楚平坚定的眼神,估计想到这事情也只能这样,也就气嘟嘟的答应了。

    当天晚上,坤平村大棚到底种什么的事情定了下来,有六十二家改种辣椒为种西蓝花。

    可这五十亩辣椒大棚还在呢,苗不但育上了,而且都长一尺来高了,这些怎么办呢,这可是个很难处理。按照村长赵坤的说法,那就是把大棚推掉,把辣椒苗全部推倒。

    楚平看了一下决定继续种辣椒的人家,基本上都是老人当家,家里是老头子说了算的,看着这情景,楚平到佩服赵三兵这老家伙在坤平村中的威信。只有少数几家,既想留着种辣椒,又要种一些西蓝花,几户人家,是家底比较深厚,劳力也不却的。

    已经下种的大棚辣椒绝不能推倒重来!

    即使这六十二户人家要种西蓝花,得重新搭大棚就可以了,重新搭大棚在经济上和劳力上,以及地上都不是问题,坤平村有的是地,坤平村从种辣椒改种西蓝花的村民,每村都能获得八百块的低息贷款,大棚的一切材料也都已经做好,只要花两天时间搭建起来就行,甚至可以请专业的施工队伍。

    可难就难在这剩下的几十亩大棚辣椒,想来想去,楚平决定让农户们折个价,他去找人承包。辣椒大棚的投入到现在每亩也就三四百块钱,后续投入只怕还要三五百块。

    经赵三兵和几个村干部商量,决定所有的大棚都折三百五十块,地租不要钱,水不要钱,以后用的电费就要新的承包人自己出。

    这些人想着种了西蓝花可以赚大钱,也只要辣椒大棚投入能保本就行了,至于花点功夫也就算了,其实大部分农户的投入还没有四百块钱,这木头都是山上砍的不费多少钱,三百五十块还基本上有点赚。

    折价折好了,这接手的人可就麻烦了,五十亩可不是十五亩。经过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剩下种辣椒的六十家每家接受一小部分。

    折腾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还有三十亩没人要。最后没办法,楚平一咬牙自己包下二十亩,让赵三兵包下剩下的十亩,既然得罪了白一丁,那自己这种辣椒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虽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事情也解决了,可摆在楚平面前却有两个事情,一个是二十二亩大棚,得找人来管,还要请些小工,二十多亩大棚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好歹也算的上是种植专业户了,想来想去只有把老爸老妈接过。第二个要解决的,那就是钱的问题了,包下这二十亩辣椒,光要付出的成本费就是一万,后面还要肥料什么的投入,还要请几个小工,都是要工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