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那时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姐姐很早就嫁给地势偏僻的的外地人,换来点彩礼供他上学。家里也没有剩余的钱供弟弟读书了,所以他是一家人的骄傲。 这些年被下放到万宝山农场,虽然干的还是林业技术员的工作,也有工资商品粮分了房子,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就一直没回老家。 女儿这么说话,想想自己好像真的不孝顺。 他是读过书的人,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他明白。 “小可,爸就是来问问你有没有钱,钱不凑手的话就算了,反正小爱就在厂里上班,自行车也派不了多大的用场。这样吧,我回去跟你牛姨商量商量,看这个月能不能挤出5块钱来,你也再凑5块钱。也不用给你奶奶寄去了,我回趟老家。” 他忽然非常想快八十岁的老娘,很久没见的弟弟,侄子侄女们。 温小可赞赏的冲着他竖了竖大拇指:“这就对了,爸,我不是不让你跟牛姨好好过日子。你也要多为自己想一想,咱小星都十八九了,也没个什么正经工作。现在靠卖点儿咸菜,以后我再给他找点什么事做能养活自己,可是长久怎么办?他喜欢读书我还想让他好好看看书,说不定以后恢复高考制度,他还能参加考试上大学呢。” “牛姨把你的工资全部扣在自己手里,万一小星有个什么机会补习什么的,要是没钱的话,咱连培训费都出不了。” 几年之后恢复高考制度,温小星也才二十一二岁。他本来学习挺好,可惜离开学校的时间太久,很多知识都忘了,尤其是数理化,到时候教育系统也抓紧时机,开设了补习班。为期一年,收费并不高,包括包括食宿一年大概不到二百,很多家庭拿出全部积蓄勒紧裤腰带甚至负债累累都送孩子去补习。 尤其知识分子家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