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吏治的好坏-《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


    第(2/3)页

    朝廷即便有什么好的政策,由胥吏来执行,他们就会借机损公肥私,成为吸食民众的害虫。

    这样一来,民心对于朝廷的归属,甚至产生憎恨,以至于不少人揭竿而起。

    胥吏似乎成为官府内庞大的保守势力,成为阻挡变法的既得利者,成为推倒王朝基石的蛀虫。

    “张爱卿说的有理,胥吏没有品级,又身居要冲,要是不能很好的治理胥吏,大唐早晚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诸位爱卿,以为应该怎么来治理胥吏,才能做到真正的清明?”

    李重俊问道。

    “臣以为,对于胥吏应该严法治之,凡有不法者,一律严惩不贷,其父母妻儿等老小,也要一起连坐!”

    张说提出建议。

    胥吏不过底层人员,在这些上层人士眼里,也不过是随意丢弃的垃圾。

    对于胥吏,不能太好,应该严厉的制裁,严厉到令他们有所畏惧,恐慌,他们才不会有什么歪心思。

    这样一来,吏治的问题,不就能够解决。

    “此法不可行!”

    李重俊直接否决了张说的建议。

    朱明太祖严法酷刑整饬吏治,其后果不仅没有得到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

    所以,严法酷刑是行不通的。

    胥吏之所以会成为蛀虫,很大原因是他们长期把持某项事务,对“专业知识”绝不外传。

    最终形成某个宗族、乡族垄断的情况出现。

    而外来的官需要依靠当地胥吏,来治理地方,对于一些事情,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纵容了地方胥吏的弄权,甚至还有些朝廷命官,也会参与到贪赃和分利益。

    反正,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当官几年就会被调任,或者升迁,而胥吏却不会变。

    在身份上,胥吏和官有着严格的划分。

    胥吏没有任何上升的途径,无论资格有多老,能力有多强,都不可能熬成官。

    除了这些,胥吏的合法收入也普遍偏低。

    除了固定的基本工资外,没有任何其他补助和津贴等福利。

    仕途上没有前途,待遇又不好,而实际作用又是那么的重要。

    在这样的情况,胥吏自然要更加重视利益,不择手段的去捞足好处,甚至不惜损公肥私。

    “那加强礼治,以道德仁义教化他们,再配合律法,或许可以有效遏制胥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