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归附 奸细-《唐朝完美生活》
第(2/3)页
李湛站起来,走到刘闻道身边与他并肩而立,说道:“自东突厥始灭,胡人自幽州至灵州,被置顺、?、化、长四州,其人居长安者且近万家,可见我大唐器度宏大,兼容并蓄,乃包容万物之胸怀,胆气豪壮,以归胡而居京师重地……我实在想象不出,他阿史那越弥带着那点残部能有什么作为。”
他停了一下,稍稍喘了口气,接着说道:“这是大势,阿史那越弥若是能认清时势,归附就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若强与大唐为敌,恐怕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湛说出这番话,并非心血来潮,穿越以后他虽然因为贬官的身份被贺都督搁置了一段时间,却让他更快的了解了身处的时代,与后世来自各种渠道获得的杂驳印象不同,这种来自身边、来自生活中的体会让他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加清晰、也更加细致的认知,再结合后世所获得的知识,使他的眼界又显得比身边的人更加广博,也更为理性。
刘闻道却对他的高谈阔论有些不以为然。李湛慷慨激昂的说辞既没有引起他内心的共鸣,也没有打动他紧闭的心扉。
他只是有些诧异,诧异这个风评不佳的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
刘闻道从来没有和李湛有过多么深入的详谈,他其实和李湛一样,是个贬官,然而他又和李湛不同,仕途远比李湛要艰难坎坷的多。
他出身贫寒,常受乡邻族人欺凌,所以自小便立志要出人头地,然而屡次受困于考场之中,不得已以某州刺史纪室入幕,后受举荐,得以复试选补授官,之后更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在官场之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才终于谋得了一个从六品户部某司郎官。
可即便是他再怎么明哲保身,处处谨慎,还是莫名其妙的遭人暗算,远远的发配到这西域边城来。许是他得罪了人,许是他成为了别人的绊脚石,或者仅仅是官场倾轧中无辜的误伤――这些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区别?
这也使他原本就显得严肃冷漠的外表,更不容易使人接近,城府也越发的深沉了。
从这个年轻人身上,他看到的不是被贬官后的沮丧失落,而是一种从容自若的态度和与传闻不同的豁达开朗,这就和传闻中的李湛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至少让刘闻道时常会有一种传闻不实的感觉。
刘闻道虽然对李湛的话不置可否,可是对李湛这种积极的心态还是颇为欣赏的,他转开话题,说了些伊州的风物民俗,言语间,对自己生活了两年的地方亦颇有几分感情。
李湛听的非常认真,也许是穿越后养成的习惯使然,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他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常常记录下来――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出于对笔记的信任。渐渐的这也成为了他的爱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