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定心丸-《汉灵大帝》
第(2/3)页
“饲料加工?”王允问道。这可是个新名词,一般牧场喂猪喂鸡,有什么就给畜牧吃什么,从来没听说过要经过专门加工。
牛弘笑了,心想现代社会饲料加工业已非常发达,哪是汉代人可以想象的。不过得先给他们解释清楚,要不然他们以为自己是心血业潮。
牛弘说,要想让畜牧长的快,节省饲料,饲料的各类成份就得有合理的配比。就拿喂猪来说,仅让猪吃一类饲料,猪就长不快,专门吃蝗虫也长不快。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和其它如昆虫等添加料得有一个合理的配比。要不然,就有很大的浪费。
可以把庄稼收割后的结杆,青草等作为粗饲料,把米糠,麦肤及陈粮等作为精饲料,把蝗虫,小鱼小虫,动物骨头等作为添加料,先晒干后磨成粉,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压成饲料颗粒。这样一来,畜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成份都能得到保证,就长得快。畜牧饲料的体积就大为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使得畜牧业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饲料供应。
牛弘说,下一步要牧区要全面定居,能否把帝国的饲料加工业弄起来,是稳定牧区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是他们定居下来后,帝国能给他们组织饲料供应,使得他们的定居畜牧业很顺利,生活越来越好,谁还愿意去四处漂泊,满世界打晃晃。
牛弘说的这一套是包括卢植等人以前没有想过的。在以前商议帝国靖边策略时,只考虑让游牧部族定居下来,以后要是他们生存碰到困难,帝国有条件时就给他们救助,没条件时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地帮他们发展生产,使帝国的农业区与牧区互动,相互依存。
原来老太傅陈蕃在世时,对于牛弘匪夷所思的想法见怪不怪了。卢植,王允等与牛弘接触的时间还不长,所以觉得很吃惊。
当然,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一是如果这个办法能实施,以后定居下来的游牧部族就对帝国有了依赖,反汉等于自绝生路,这就彻底解决了边境安全问题。二是这些饲料也不是白给的,可以换回大量的畜牧禽蛋,可以大大的改善帝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老百姓有肉吃了,对粮食的需求就会下降,就有更多的余粮来作精饲料生产颗粒饲料,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有了饲料加工业,以后帝国的小农户都可以养猪养鸡,这不仅可以给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还可以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改善土壤。
这样好的事情大家当然没有什么意见。现在象张奂,刘宠等帝国老臣对牛弘的新想法一般都深信不疑。因为这是很多次实践所验证了的,不单纯是对天子的服从。
至于饲料加工业的归口管理,太傅卢植提议由大司农来管理。这样一来,大司农一个部门就会根据把帝国的粮食和饲料生产同时管起来,便于内部协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