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汉灵大帝》
第(2/3)页
曹操回到了帝都。那是他们一帮帝国文化使者,根据掸人区的特点,编写了一些文化教材和宣传画,拿来帝国书局刻印。因为书局刻印要审核内容,有可能要求修改,所以曹操亲自跑一趟。离开帝都才一年多时间,曹操看上去老练多了,再也不是那个耍点小聪明,偶尔闯闯祸的官宦子弟了。
曹操这次回来,还带了个掸女招遥过市。相对于中原女人的高头大马,掸女显得小巧玲珑。尽管人长得比较粗壮,但很均称,不乏妩媚,骨架较小。这样的女人在大汉传统的审美观中,只能算是一般。但曹操不这样想,他是第一个把掸女带回帝都的汉人,那一份荣耀是别人无法争锋的。
因为曹操是从掸人区回来的。牛弘知道后,就召见了曹操。
曹操说,掸人区真是个好地方,那里土地肥沃,雨水丰沛,种粮食基本上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帝国的优质铁制农具过去后,耕作就变得比较容易,粮食单产也有望增加。
牛弘问他,文化教化的事情进展如何?
曹操说,那里民智未开,教化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那里原来几乎没有文字,现在帝国文化使者在那些教掸人读书识字,将来那些掸人就成了那里文化素养最高的人了。一旦这些写汉字,说汉话的人成了气侯,那里就逐步汉化了,与中原的区别不大了。
曹操说,那里因身毒文化的影响,有些人信佛。但这些影响抵不过大汉的文化。因为蔡邕编的《续汉境志》里根本没有佛,只有汉人的祖先炎黄二帝。曹操让所有文化使者统一口径,说那佛只是炎黄二帝的后代,因远赴西域与汉人失去了联系才自成体系,繁衍延续。就象百川归海,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归汉人这个大家庭的。
这样一说,那些信佛的人不再坚持了,反而有荣誉感。因为自己能够比其它人早一步回归汉人这个大家庭。
牛弘说,贵在坚持。文化教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潜移默化。
见曹操不提移民的事,牛弘到要追问。向掸人区输出光棍的计划是曹操提出来的,要是移民找不到女人,就没法在那里长期安家,还是会回来的。
因为曹操这次带了个掸女回来,没敢在天子面前提掸女之事。怕落个在天子面前显摆之嫌。见牛弘问,曹操就来了劲。
他说,帝国的开发区和移民村庄建起来后,掸女成群结队地涌来。汉人的文化对掸女很有吸引力,男耕女织,男人干重活,女人持家。对于那些被生活责任压得很累的掸女来说,这无疑是福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