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乱观-《汉灵大帝》


    第(2/3)页

    太尉说,应该乘机以粮食为筹码,让在大汉边境线千里以内的游牧部族全部定居下来。再从里向外,逐步归入帝国体制管理。

    参议刘庞附和太尉的观点。李膺是新进入帝国高层会议的,对边境事务不熟,没有发表意见。

    牛弘却不急于表态,而是跟帝国高官讲起了历史,为什么秦帝国会二世而灭,为什么会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为什么会有新莽之乱。牛弘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那就是有限的土地上的人口压力。

    牛弘想借此机会,提出帝国中长期发展思路。帝国的中央机构在赶鸭子上架中完成了改革,但如果不改变施政理念,没有一个中长期发展方向,机构运作真的会变成换汤不换药。

    牛弘说,秦始皇一统天下时,有四千万子民。中原大地的土地还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这么多人,本来秦帝国是不会这么快就消亡的。但是,在中原大地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北方游牧部族也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春天,以匈奴人为主的北方游牧部族的人口膨胀到三四百万人。已经接近北方草原能够养活人口的极限。

    那个时侯,游牧部族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对农耕民族大肆劫掠,补充生存资源。不是游牧部族豺狼心态,而是为了生存下去。

    秦始皇作为一个杰出的帝王本来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聚全国之力,与北方游族部族拼杀十年。要是这样,中原土地上的人口或许只剩下不到两千万人,与高祖一统天下时差不多,而北方游牧部族肯定不会多于百万人。草原巨大的人口基数与土地的矛盾不复存在,北方的威胁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到缓解。对内又大大地缓和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只有这样,秦始皇的后人才有实现天下大治的条件。

    牛弘接着说,秦始皇早年进行统一战争时,曾得到西戎各部的全力帮助,与游牧部族有一定的感情。正是秦始皇一念之仁,面对北方游牧部族愈演愈烈的劫掠,采用画地为牢,敬而远之的策略。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

    十几年后,北方游牧部族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没有丝毫缓解,北方的威胁没有减少半分。中原的人口没有大规模减少,却被长城拖得民不聊生,所以才有陈涉吴广,才有高祖项羽。到这个时侯,天皇老子下凡也无济于事。所谓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说穿了就是通过天下大乱,大规模地减少人口,大大缓解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

    在说到秦始皇还有仁慈之心时,高官们陷入了沉思。在他们的意识中,秦帝国是因为残暴才被推翻的,才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人口的数字是铁铮铮的事实,容不得第二种解释。

    牛弘接着说,文景之治后,大汉帝国恢复了元气。孝武皇帝作为一个不世帝王,具有远见卓识。自孝武皇帝开始的抗击匈奴的政策,削弱了北方游牧部族的实力,减少了他们的人口,缓解了游牧部族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才使得帝国的北方边境相对安宁。要想消除北方的威胁,不是靠长城,而是要让他们的人口始终保持在土地能够养活的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高官们觉的有理,但总感到有点别扭,需要慢慢消化。

    牛弘接着说,新莽时期,大汉帝国的总人口达到六千万,这是中原大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极限,是最大极限!牛弘强调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