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石拱桥-《汉灵大帝》


    第(2/3)页

    用模型很直观,看得人印象很深。牛弘就是让帝国高层对这种新型桥梁有个直观的印象,让他们去督促下面注重质量和安全。

    牛弘接着谈了单拱桥、多拱桥、半园拱和园弧拱等石拱桥的基本结构,除了大江大河,都可以用这种办法筑桥。

    这次要打通从零陵到永昌的官道,这种桥梁结构正可以派上用场。

    刘洪是个学者型的官员,他的特点就是碰到一种新事物,非要设法把来龙去脉全部弄清楚。刘洪要求洛阳太学先进行力学计算,开始筑桥时要派人跟踪施工。

    牛弘心想,算是把他的性子摸透了,不用布置任务,他会主动请战的。

    帝国以往象建筑、冶铁、方士都是靠工匠和方士的个人经验,这对帝国的技术发展不利。一是千个师傅千个法,技术高低不齐,也不统一。二是一旦师傅辞世,技术就常常会失传。牛弘要求洛阳太学,要逐步进入各个技术领域,让学者参与研究,并把成果箸书立学。

    对于牛弘的提议,刘洪感到很高兴。这标志着以后洛阳太学将涉及更广泛的领域,与帝国的发展更紧密了。帝国高官也连声叫好。

    “陛下,先在洛水上修筑一座桥吧。”太傅说。

    “洛水上肯定要筑桥,但要缓一缓。先筑小跨度的,积累技术和经验后再修大的。”牛弘说。

    “陛下言之有理。”太傅说道。

    方案定下后,各项工作就分头展开了。

    曹操现在最得意了,自己的主张得到天子和帝国的认同,很有成就感。原来因为他个小,别的同学常常会忽视他,现在成了众人追逐的目标了。如果说张鲁能面见天子,得到天子的重用是凭借胆识和熟知方士案件的内幕,那么曹操除了胆识外,完全是凭自己的学识。

    孔融也是洛阳太学的学生,比曹操还大三岁。孔融很会包装自己,编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说自己很小的时侯就懂得谦让。他的五经也学得好,已经通过了两门五门的答辩,已经获得了出仕的资格。孔融在洛阳太学也算是个小名人了,但他对技术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岗位做官。现在看到曹操可能成为南下文化使者的领头的,就来找这个平时看不起的矮个子套近乎。

    “孟德,今天文举请你喝酒。什么地方随你挑。”孔融平时喊惯了阿瞒,今天可不敢喊曹操的小名。

    曹操平时最看不惯这个咬文嚼字的孔文举了。只是这次向天子请缨,组织二三十个太学生南下。军迷兴趣小组的哥们人都很投缘,只是差几个出口就能引经据典的角。既然自称文化使者,总不能让别人问倒了不是。

    看到孔融向自己献殷勤,**不离十是想跟自己南下,正中下怀。不过就这样答应他了,怕他以后不听招呼,得拿他一把。

    “孔大才子,真不巧,我今天没空。”曹操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