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汉灵大帝》
第(2/3)页
粮食的大丰收带来粮价的大幅度下跌。西北边境地区跌幅尤甚,因为那儿人口少,粮食增幅大。从开镰收割前开始下跌,现在已经跌到四十钱一石了,比帝国基准粮价硬是低三分之一。
这让西郡的董卓欲哭无泪。冒险违法,真金白银买回来的粮食居然贬值了。董卓对帝国的农业政策作了分析,自认为这种粮价的下跌不可逆转。忍痛在粮价跌到最低前清仓,就是这样,也平均卖到四十五钱一石。上半年进粮时,还向人借了钱。这样算下来,一进一出,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董卓的家产缩水一半。
随着粮价跌破帝国很多豪族的心理承受底线,也纷纷加入了抛售行列,粮价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大司农曹嵩坐不住了,跑来见牛弘。
他说:“陛下,帝国粮库存粮巨万,粮价下跌损失惨重。可不可以卖掉一点。”
这话差点把牛弘气死,曹操的老爹简直是个猪脑袋。对于帝国来说,钱有什么用。一旦碰上大灾,难道让饥民吃钱去。
牛弘对这样会对帝国根基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一点也不敢马虎。紧急召集帝国高层开会。
牛弘先让曹嵩介绍各地的粮价和趋势。
连太傅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丰年粮价下跌是正常现象。这将会使帝国的饥民进一步减少,是好事。
这下牛弘弄明白了,原来帝国的精英都是这种思路。丰年粮价下跌,种地变得不合算,土地抛荒增加,导致粮食减产,粮价上升,又回过头来种地。世世代代就是这样一种低级的循环,怪不得帝国的农业基础不稳固。
牛弘说:“粮贱伤农啊!庄稼汉辛苦了一年,有了好收成,本为指望为儿女老人添件新衣。粮价一跌,全泡汤了。”
“陛下仁慈,乃百姓之福。那只好畅开收粮了。”曹嵩说。
曹嵩还以为是牛弘想学雷锋,做好事。真让牛弘郁闷。
“稳定粮价不仅能让百姓劳有所获,而且是帝国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牛弘说。
只有稳定的粮价,种粮的人才愿意持续地在土地上投入,保持上田的地力;
只有稳定的粮价,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可以精耕细作,另一方面使得每个劳动力能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多;
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大幅度提高土地单产,二是大幅度提高每个劳动力的粮食产量。到那个时侯,就能彻底解决帝国的粮食问题。到那个时侯,帝国才有人力再发展工业和其它事业,使帝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