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终于逮着你了-《汉灵大帝》


    第(3/3)页

    郑玄来了,蔡邕来了,那个在桓帝党锢事件后离京返乡的颍州名士荀爽也来了,连被牛弘贬为庶民的党人领袖杜密也以儒学者的身份来到了京都。

    各地大的冶铁作坊都派工匠来参加会议,帝国所属的各兵器作坊也派匠人与会。

    张鲁受天子赏识,还得到了食秩,这位年青人看到了自己在帝国的发展希望。他还专门写信跟父亲谈了。他父亲张衡也准备顺应帝国这种变化,在蜀郡上下打点,让郡守推举五斗米道在方术方面造诣较深的道士严魁参加帝国方士会议。

    那些来京都的人,真正想做一辈子学问的只是极个别的。有句话说得好,叫学好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儒学者根本不是后世描述的只会子曰诗云,认死理的人。他们既有自身的价值观,也是会适度应变的人。

    来到京都,当然想表现一番,如能得到天子的赏识就能平步青云。他们也很世故,频繁地走动于京都士族高门。拉关系,走后门,是一条捷径,大家都懂。只是能够做上自己满意的官的总是少数,大多数会闭口不谈自己也拉过关系,反而众口一辞,痛斥不正之风。

    这几天,把太傅陈蕃累坏了。到他家拜访的了来了一拨又一拨,表面上是来拜访帝国的上公,士人和党人领袖,但背后的潜台词太傅当然明白。太傅与天子好不容易利用搬到宦官后的大清洗,把帝国的编制减了下来,绝对不允许功亏一溃。现在又没有大量的岗位空出来,还没到招人的时侯。因此太傅一边敷衍着来访者,同时把口咬得死死的。

    当太傅与牛弘谈起些事时,牛弘笑了。牛弘曾多次与太傅谈起过大汉帝国发展到现在,人才多而官位少这一深层次潜在危机,想必太傅有更深的体会了。

    一场大乱后常常会带来大治,就是大乱把很多人才扫地出局,缓解了这种危机。当然,大乱会伤到社会的基础。

    缓解这种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快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岗位。

    牛弘适时跟太傅谈了一些帝国的长期发展设想。帝国决策和管理机构的编制近期不适宜作大的变动,既使是在中期,也是调整职能。近期能够做的,一是南方开发机构随着开发的深入和开发规模的拓展,编制也会慢慢扩大。二是看边患的最终情况,制定一个更为稳妥有效的靖边策略,也需要大量人才。三是要加强农业,用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彻底解决帝国的粮食问题,需要有一些农业技术官僚。四是培育新兴产业,象冶铁、织造、医药这些原有的要提高技术,做大做强,这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官僚。五是教育,现在帝国太学和郡学只教五经已不适应帝国的发展了,以后要增加各类学科的教学,这需要大量的学者。

    这话要是半年前跟太傅讲,太傅肯定有抵触。但现在他处于矛盾的中心,反而认为这些都是良策。

    牛弘要太傅利用在儒生中的影响力,让儒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帝国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岗位,也能加快帝国的发展。

    太傅大呼妙哉!终于可以跟天下儒生说点什么了。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