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甘于平淡的学者-《汉灵大帝》


    第(2/3)页

    因为上献《乾象历》没几天,刘洪以为天子的召见是谈这本历法的。天子资质聪慧,精通机关的传闻在洛阳已不是新闻,刘洪作了精心的准备。

    当刘洪走进偏殿时,这位三十八岁的学者看上去很精神,有一种返朴归真的神态,一点也不做作。行礼毕,刘洪就在牛弘的招呼下坐了下来。

    “刘太史潜心学问,朕心甚慰。”牛弘现在对“朕心甚慰”四个字已经说上口了。

    “谢陛下”,刘洪回道。

    “刘爱卿,你能测出从殿门口走到朕跟前所用的时间吗?”牛弘不转弯抹角,直接抛出第一个问题。

    “不能”,刘洪思考了一下,肯定地回道。

    最精密的水漏最小分度值只能做到一个时辰的百分之一,也就是十分钟。

    “朕想到了一个做精密时钟的办法,爱卿来看”,牛弘说着,拿出了一个木架,上面吊着两个用线吊着的钱币,演示起单摆的振动来。刘洪观察得很仔细,不时提出问题,牛弘一一作答。最后让刘洪确信,单摆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与摆幅无关;缩短吊线的长度能使钱币摆得更快,反之就更慢。

    牛弘接着说如何用单摆作一个时钟。用单摆来控制齿轮的转动节奏,再分级传递转动。设三个刻度盘(单一刻度盘需要套轴,在没有金属精密加工的条件下是做不出来的),一个来计时,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个来计分,一个小时六十分;一个来计秒,一分六十秒。为了防止单摆衰减和克服齿轮转动的阻力,设置一个微型的水力驱动装置(金属发条还没法做出来)。正午对时,用微调摆杆长度来修正计时误差。

    一番话把刘洪听得如痴如醉。

    “陛下天纵奇才,微臣算是白活了”。刘洪回顾神来,赞叹道。

    “爱卿愿意尝试做这个天下第一钟吗?”牛弘可不想事必亲躬,趁热打铁,把这活推销出去。

    “谢陛下隆恩”,刘洪当然愿意。

    第一个回合园满完成,出师大捷。牛弘自我感觉良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