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九、 终于到了-《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大家在火车上讨论着这样话题,都是关于国家民族的大事,就连沈逸夫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多言不多语的家伙,最后也情不自禁的加入进来。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不是。虽说以前很少看到他这样,但是并不表示他不会这样,只要环境合适。现在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在国外,并没有什么紧张的公务,再加上大家都是一般的年龄。
其实黄佳俊明白这里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沈逸夫,还有中统的人也有太子蒋公子派来的人。要说这个蒋公子也算是郁闷不已,自己在赣南本来弄得热火朝天的,但是还是激怒了既得利益集团,不得不黯然回到重庆。
而恰恰黄佳俊也回到重庆,对于黄佳俊最好这个抗战名将,蒋公子可是慕名已久,登门拜访。当时他问黄佳俊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中国的局面。黄佳俊告诉他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应该对青年进行培养,就把那个十万青年十万血的口号提了出来。而这一点蒋公子是深以为然,就在大后方发起青年活动,并提出青年的责任这个观点。
就这样火车到达弗吉尼亚州州城,在火车上接站的是当地的致公堂组织以及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校友联合会,这是一个由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历届毕业生自发组织的一个组织,便于校友们进行联络。
黄佳俊带着一群军装笔挺的军官们出现在站台的时候,吸引了无数的好奇的目光,因为在美国能够看到这么大群的东方人面孔的军官是一个奇迹。另外就是这些军官实在是年轻的让人不敢相信他们军衔,居然有一个中将一个少将上校中校一大群。要知道在美国一个少校就有可能是个中年人甚至头发白了的都有,而这群中国将领最大的年龄也不会超过三十岁。
有的人就在想这些是不是穿的演戏的服装?但是从胸前挂的勋章看起来又不像。
特别是这群军官的仪表严肃,身上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就连那几个女兵都是不苟言笑。
他们以那名中将为中心,迈着整齐步伐向出站口走去。一个可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对身边的朋友说:“这些军官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家伙,他们的身上带有一种杀气。”
在站台出口,不但有欢迎的人,一些记者早就严阵以待,准备采访这群从中国战场上下来的将领。
献花,跟欢迎的人一一握手,这一冗长的礼节过后,校友会的联络员詹姆森先生向黄佳俊伸出手:“将军,欢迎回到美国,回到弗吉尼亚。我们校友会为有你这样的一位校友深感荣幸!”
黄佳俊当然是不认识这位詹姆森先生的,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也了解这位詹姆森先生1903年毕业,现在已经是美国西部一个大财团的负责人也是校友会的实际负责人,校友会的活动就是由他具体的组织安排。据说跟司徒老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司徒华和刘卫国就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他们在前一个车站就下了火车,而转车到纽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