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一、出访途中-《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准备降落,请大家注意!”机舱里响起机长的声音,黄佳俊的讲解也就告一段落。

    在机场迎接的人群,规模和档次都很高,不但有中国驻仰光领事馆的人员、华侨华人代表、以及中国派驻仰光的各种机构,因为这里毕竟是中国眼下最大的获取援助的通道。

    还有英国印度总督管辖下的下缅甸省省长等高官到机场迎接,再怎么说蒋夫人也是一国第一夫人。虽说是借路而已,有绅士之称的英国人是怎么也不会失礼的。

    当然,美国驻仰光领事也是到机场来欢迎。

    代表团一行出行在机场的时候,人们报以热烈的欢迎,

    当晚,代表团一行下榻在帝国大酒店,这里早已经是被军警围得水泄不通。站在帝国大酒店的顶层就可以俯视整个仰光城。

    英国印度总督管辖下的下缅甸省首府,仰光,又名和平之城。这座缅文意为“敌人已被消灭干净”的城市,得名于两百年前的缅甸统一战争时期贡榜王朝的一次决定性胜利。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东部,仰光河与勃固河的汇合处的仰光,不但风光秀美、四季常青,还拥有缅甸最大的深水海洋良港,始建一八五二年的仰光港。

    让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是,目下就连海上的庞然大物,远洋巨轮,也可通过与仰光港互为表面的诸多河港、码头,直抵仰光城下。由此可见,发动了两次战争才最终征服了这个居民主要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度的英国人,是何等重视这里。事实上,英国全面占领缅甸的**十年间里,还兴建了不少规模类似于仰光港的气势宏伟的大工程。

    凭心而论,撒克逊人的确是把缅甸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当成的他们自己的家,与此同时,为了不断让那些愚味的当地土著(缅甸人)饿死,“仁慈”的上帝的子民们“慷慨”的用比喂养其宠物地开销还要低得多地代价雇用了他们做奴仆和管家。恪于的大英帝国政体,省议会是要有的,在议会里象征性地掺上几个“听话老实”的从英国本土留学回来的当地人议员的“胸襟”。有“教养”的英国人还是有的。更有甚者。为了把门面装潢得更光鲜一些,伦敦的政治家们还恩赐了那些温饱都无法保证地缅甸妇女选举与被选举地“神圣人权”,并不惜以一位缅籍女性议员的“走马上任”。来扩大此一“德政”地影响。尽管,英国人自认为自己已把“一视同仁”地姿势做到了“天衣无缝”地地步,可只要你以旁观者的身份,稍一用心观察,马上就会发现英国人玩地这些个花样到处都是破绽。

    是否在当地征兵,被国际公认为殖民地是不是稳固的一个的重要识别标准。而兵力不足的英国人却宁愿千里迢迢的从印度调来锡克族士兵维持缅甸的“秩序”,也不敢给那些穿着“笼基”筒裙的当地男人以为大英帝国而战的“荣誉”。非但如此。就连最受英国殖民当局“信任”的缅籍警察的手枪的枪膛里。也被硬性规定永远只能有两颗子弹。对此,英国官方公开的说法是。这是为了减少训练不足的警员误伤平民的可能性。与这种连鬼都哄不了的借口相比。仰光警察局的英籍局长曾在私下里就此做过的一番堪称精辟的述论。无疑要来得真实可信的多“给那些“缅猪”两颗子弹就足够了,在抓捕人犯时。他们可以一颗用来鸣枪示警,一颗用来击倒目标吗!你们不要给他们骗了,别看这些人平时是那样的温顺驯服,可你只要给他们每人五颗子弹,缅甸省马上就会变成一八五七年的印度(那年印度爆发一场有十分之一的印度人参加的大起义,起义了持续整整两年)。”明了了这些,也就明了了,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是多么的“深得人心、固若金汤”了。

    黄佳俊这次带来了八名狼牙队员,负责保卫,当然军统的沈处长也是随行人员,毕竟蒋夫人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

    黄佳俊在自己的房间里听沈处长的汇报:“这里不但有英国的特工,外围还有我们的人,最里面就是随团的保卫力量。可说是万无一失。。。。。。”

    “逸夫,这些我相信没有问题。那么夫人的船是怎么安排的?”黄佳俊微微点头。

    “明天,夫人就从这里直接到码头登船。船是一艘从美国由华人租来的豪华游艇,当然这艘船上的水手,已经全部由先期到这里的我国海军官兵接替。就在现在我们的人还在对游艇进行最后的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沈处长说的很有信心,“从这里出发到澳大利亚由英国舰队护航,从澳大利亚开始就由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护航直接航向檀香山。在那里休整和补给后,在航向旧金山,这就是整个的航程安排。”

    “嗯,做得很好。就这样安排,但是我在这里提一个要求。”黄佳俊严肃的说,“告诉下面的人给我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以防日本人搞破坏。要是在这里面出了什么岔子。我想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沈处长在黄佳俊的威压下,当然也是内心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立即立正:“是!我马上下去安排!”

    沈处长退出房门,黄佳俊也跟着走出来,向蒋夫人的房间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卫士向黄佳俊低声说道:“将军,夫人正在接见美国领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