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一、南国锁咽-《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中村支队在及川支队胜利占领高峰隘的刺激下,也以四塘为基地沿宁宾公路继续向北推进,一路上连下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于六月二日占领昆仑关下的九塘。中村正雄少将决定进行短暂的休整,在一举拿下昆仑关。

    黄佳俊对第一次昆仑关之战的进程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就是利用鬼子急于一战的急切心情,派出稳固之一部固守昆仑关,再以主力从两面合围,等到鬼子在昆仑关前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在趁胜追击。

    黄佳俊的这个计划得到了白长官的支持,但是为了规避军委会的限制,白长官在这里玩了个花招:任命黄佳俊为昆仑关前线总指挥负责昆仑关的作战。

    黄佳俊对白长官的心思很是明白,知道自己又被架上了火堆。不过,对能与第五师团作战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这个诱惑是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的。白长官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就算是违抗命令,那也是黄佳俊违抗命令跟白长官和桂林行营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黄佳俊在得到鬼子兵分两路出击的情报后,于5月28日在宾阳召开了四十八集团军旅以上军官会议,安排对南宁的反攻作战事宜。

    经过一番商议,制订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以第180军两个团固守昆仑关,一个团为预备队置于昆仑关之后,随时准备增援;暂编第127师师(师长毛以诚)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暂编八十九师师长海竞强率全师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以180师其余部队为战役总预备队。战役发起时间为六月5日拂晓。

    这里首先说明一下南宁北面的地形:由南宁北向有两条通路:一是从南宁通往武鸣(正北)的大道,一是通往宾阳的公路。前一条道路上的高峰隘(距南宁约20公里)和后一条道路上的昆仑关(距南宁约45公里),是进出南宁的两个门户。前者是进入广西内地的交通要道;后者是出桂入黔、湘的要隘。在地体构造上它们是由大明山余脉造成的两个垭口,形成南宁平地北面的封闭性地形。南宁——昆仑关之间左侧是高山(大明山),右侧是大河(郁江),公路顺山势而上,沿途分布着叫作四塘至九塘的村庄。九塘以上便是昆仑关。昆仑关周围及以远是标高300至500米的低山丘陵。这些低山丘陵标高在400米以下的覆盖着茂密的丛林,极便于军队的隐蔽和运动,标高在400米以上的就是秃山;表层物体暴露无余。昆仑

    关东面2公里处的653高地和西面的445、441高地,就是这样的秃山。宁(邕)宾公路从两山之间通过,呈一狭长谷道。山势不在高而在其险,昆仑关及它自己的特有姿态,早在北宋年间就成为著名战场。

    命令下达后,黄佳俊一边把作战计划向行营报告,一边指挥部队进入阵地。180师的三个团在丁胜国的指挥下,立即进驻昆仑关,接替了防务。

    为了配合四十八集团军作战,白长官命令已经赶到的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少将指挥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之全部向高峰隘进行牵制进攻,当然最好是能拿下高峰隘。

    而停在九塘休整的中村少将接到了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转来的一封电报:“据情报机关得到的消息,支那第四十八集团军已经全部到达宾阳地区,因此为了赶在四十八集团军展开之前拿下昆仑关,为我军争取一个有利的防御态势,保证我军主力的安全,望中村君能一鼓作气拿下昆仑关这个要点!”

    中村正雄少将拿到这封电报的时候,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攻占昆仑关,那么自己毫无疑问的会陷入雄关之下,一旦战事不利,整个第五师团的右翼就危险了。”

    中村少将决定取消休整,命令整个支队以最完整的建制向昆仑关前进,展开突袭,一举拿下昆仑关。

    六月三日下午,中村正雄少将带着自己的两个联队附炮兵部队赶到了昆仑关下,在太阳的余晖下,中村正雄站在关下用望远镜观察着这座位于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的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的千古名关。不由得兴致大发,朗声念道:“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这段清代诗人张鹏展所做的对昆仑关的定评诗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