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头大如牛-《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黄佳俊一听,心里的不安就放了下来。知道自己搞了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当然,他也从没想过要瞒着上头。最高当局最是外宽内忌,虽说自己这段时间还暂时没有引起猜忌,但是一个不好就会引来严重后果。而这个后果是现在弱小的自己承受不起的,就算不让自己带兵就受不了!再说想瞒也瞒不住,自己这支队伍建立时间短,成分复杂,各种势力参杂其中,只不过是在自己的高压下,才暂时得以相安无事。可以这样说,自己这里做了一点什么事情可能不到天黑,就会摆在最高当局的案头上。如果一旦自己真的做了什么出格之事,嘿嘿,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因此,从一开始黄佳俊就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向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和军委员作了详细的汇报。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扩充部队是以试点的名义搞的,自己不是从美国回来的吗?我就是在以美国的部队编制试点看看这种部队编制在中国战场是否有效:

    对于发动群众,最高当局不是说了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幼。”我这是在坚决贯彻执行最高指示!谁敢不长眼来找麻烦?

    说来也是好笑,为了减轻最高当局的疑虑,黄佳俊还搞出了一个后世的红宝书之类的东西,就是把最高当局关于抗战军兴以来的讲话,要求宣传处的汇编成册,并印刷成书,每个军官甚至是各级地方官员都人手一册,要求早晚学习讨论,当然内容的选择上是有针对性滴!只差搞出早请示晚汇报了。

    又以鼓舞士气,振奋民心的理由邀请了国内的知名媒体记者,到六安来采访报道,并在宣传处搞了个新闻发言人制度,专门定时定期的发布一些相关抗战新闻。特别是让那些撤回休整的小分队官兵来与记者们面对面的交流,讲解战斗的具体经过,更是大小媒体的记者们觉得新奇。这些“不冕之王”在其他地方可享受不到这样待遇,谈到军事行动在其他地方往往被以这是军事秘密而拒绝回答。最是让记者们感到兴奋的是新180师甚至安排记者一同参加游击作战行动。想当时为了争取第一次出发的记者名额,这些眼高于顶的记者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黄佳俊把记者们全部请到指挥部很是说了一些好话,并向他们保证每个人都机会,才把这个事情摆平。

    其实黄佳俊就是要摆出一付事无可对人言的坦荡。当然也有作秀的嫌疑。

    黄佳俊在不知这个计划的时候,心里暗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作秀谁不会了?”就说这次对防区的巡视也是一个《中央日报》的记者全程陪同。

    这些记者很是发回了一些在后方有轰动性的新闻,新180师也成了后方人们心目中明星,当然黄佳俊也是名声大震。

    这样一来,战区、军委会就默认了黄佳俊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引起了最高当局的赞扬-----那个语录汇编!这可是坚决执行最高领袖指示的范例。引起军委会政治部陈部长的高度重视,派了一组专门的笔杆子马不停蹄的赶到六安来取经,回到武汉,政治部立即开始大规模的印刷最高语录,并作为最重要的军需物资紧急下发到全国各地。作为最高当局的忠实追随者陈部长又怎么不尽心尽力的做好呢?这也让那些高级军官暗地里对黄佳俊很是有一些腹诽。不过,这里面以嫉妒居多———这么简单的最好的表忠心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战区代司令官虽说对黄佳俊那个明显是拍马屁的行为,很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不过对黄佳俊提出的以小分队主动进攻袭扰敌后的战术,倒是赞美了一番(当然是在心里,毕竟这位大佬很是自负的,能让他看上眼的人还是很少的。就算是最高当局的军事指挥能力,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最多可以指挥一个步兵团。”)

    在不影响总的战略布置的基础上,给敌人制造麻烦又何乐而不为?特别是听说了徐州大爆炸不过是新180师的五六个人在军统的帮助下完成的一次行动。更是坚定了这位战区代司令长官的信心,马上命令前线的各军师长官也组建一些小分队向当面的敌人发动这样的进攻。不过,在没有完善的情报网络支持,这些小分队又没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及相匹配的武器装备,就这样依样画葫芦,效果如何就两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