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惨烈血战-《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另一股日军三千人由十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率领,在福荣大佐包围龙山后,才出发直接绕过龙山直扑滕县,意图实施掏心战术,让藤县各个阵地群龙无首。

    这实在是出乎王铭章的意料,才急忙调动364旅727团匆忙于洪疃、高庙布防意图遏制鬼子的进攻。而完全忘记了战区电报里要求364旅部队一定要留驻城内完善巷战工事的命令。

    双方战至15日中午,藤县各处守军全面告急。

    下午,日军进攻越来越猛,深井方向最先失守,这样一来龙山阵地被完全孤立,124师在龙山上苦苦支撑。

    界河正面阵地遭到鬼子飞机的狂轰滥炸,20余架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扫射。但45军依托坚固阵地顽强抵抗,日军并没有取得突破。

    下午五时许,濑谷以一部兵力3000余兵力继续攻击界河,使其无法回援城区。而以主力尽八千于众绕过界河由龙山东侧向滕县城迂回,企图撇开四十五军正面阵地,直接攻击战略要点滕县城,迫使四十五军正面阵地不战自弃。

    这一路鬼子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很快就攻到滕县城东北的龙阳店、冯河一带,县城危急!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濑谷支队的这次攻击会如此犀利。

    而此时由于372旅被调出,藤县县城内的兵力十分薄弱。加上先前留在城内的122师336旅王文振团战斗兵力也不足3000人。特别是372旅被调出使王铭章大为后悔。这样完全是添油战术不但不起多大作用,反而把有生力量消耗在无谓的方向。

    他现在明白了战区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在城内一定要保留强有力的部队了。就是已经预见到外围无法挡住鬼子的进攻啊!

    王铭章也不耽误,马上下令三六六旅火速回援县城,364旅727团立即炸掉铁路大桥放弃原有阵地回防城区,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留1个营防守北沙河,1个营防守城西洪町,其余撤入城内,结果被鬼子隔断在城外。又向临城的孙总司令发电求援,而孙总身边也无部队可调,只好把留在临城担任警卫任务的第41军特务营派往滕县。

    这样一来城内守军增加到约四千余人,364旅727团团长张宣武被任命为城防司令,统一部署守城。城防指挥部设在东门里路北一家山货店内,一二二师师部驻西门外电灯厂内,一二四、一二七两个师部同驻城内张锦湖宅内。

    孙总也马上向战区发出求援电报。电报一到,让战区长官部大吃一惊,鬼子的进攻也太快了一点。

    而接到情报表示矶谷师团主力近三万人也在济宁开始集结有向藤县进发的迹象。

    这个情况让李长官忧心忡忡,是继续与鬼子在藤县决战还是让22集团军放弃藤县运动到外围?

    由于汤军团已经运动到位,所以李长官还是决定在藤县与矶谷决战。李长官认为只要王铭章师长能在藤县城内坚持下来,而汤军团又能及时到位并发起攻击,是完全可以与矶谷决战与藤县、临城一线的。

    因此李长官在15日中午,给汤恩伯去电:“铁道正面敌已突破界河阵地,进入二十里铺附近”,速令第4师“先头一部开往滕县附近,增加第22集团军正面之抗战”,同时要求第85军“主力集结临城东北地区待机出击”。

    而这时的藤县县城已是进入了紧张的布防阶段,由于王铭章对这么快就要面对日军攻城准备不足,对黄佳俊的提醒也缺乏重视。所以城内的工事修建的极不完善,由兼城内部队不多,却番号不少,计有三个师部(122师、124师、127师)三个旅部(364旅、336旅、366旅)形成了建制混乱的局面。

    364旅727团团长张宣武被任命为城防司令后,立即开始按照兵力的多寡严格划分防区,并要求在每个防区都要以民房为依托,构筑合适的巷战工事;每一个防区的守军在没有得到命令之前一律不得撤退,否则以违抗军令的罪名,格杀勿论!

    又把抢来的那门150毫米的榴弹炮布置于有坚固防御的张锦湖宅内,(这座宅子由巨石垒成,还修有碉堡),其他的几门山炮和野炮也分散到城内各处,以免被鬼子的优势炮火一次性毁灭。

    张宣武又把部队进行了详细的分配:城前退回的第398旅的1个营防守东关,令第727团1个营防守东、北面城墙,令由临城赶来的第41军特务营防守西、南城墙;其余为预备队,控制于东门内。

    张宣武本来准备的是按照在新180师学到的那样先于鬼子在城垣争夺,一旦城垣被突破,就与鬼子周旋与城内大打巷战。

    而这种想法遭到了几乎一致的反对,理由就是:一旦部队失去控制恐怕会崩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