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后来居上-《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2/3)页

    别看张大彪长得五大三粗,心里可一点也不含糊,深知自己的根本在豫北。如果再撤,说不定自己的这千把人就会被别人吞并了。所以,已不欲再撤。更何况,在他看来豫北天大地大。至不济到时老子又去当土匪,也乐得逍遥,只要有人有枪,还怕不能吃香喝辣,所以极力要求坚守。当然他打的好算盘,如果侥幸守住了,自己还可以顺理成章的留在濮阳。濮阳这个地方可是个好地方。如果实在守不住,在跑也不迟。

    李有德年已6旬,是清末的最后一批秀才。李家历代有人当官,号称“书秀门第,耕读佐家”。

    前清垮台后,断了升官发财的念头,全力经营家业。数十年下来,由于经营有道,加上历代积累,成为濮阳境内最大的地主豪绅,名下土地山林无数,商铺遍及河北、河南、山东。老屋在古干城,由于家财丰厚,人称“李半城”。当然也就成为各个土匪眼中的肥肉。为了保护家业和生意,便出资购买军火,组织家族护兵几达上千人枪。

    曾经与张达彪也发生过几次冲突,各有死伤。后来丁树本成为第10区专员后,并委为保安四团团长,下辖保安团是附近保安团中装备最为优良的。

    李有德的心情最为复杂,二十九路军后来,屡次派捐派饷,又对自己的家族武装虎视眈眈。日本人打来,他的损失最为惨重,商铺关门,财产损失无计其数,自己的家业多是土地,如果就此撤走也心有不甘。可是打吧,又怕失败后受到鬼子的报复。心里打定主意观望风向,至不济,就投靠鬼子,一切以抱住家业为上。李有德心里想:“打,几十万大军都一败涂地,怎么打?不管是你西北军也好,日本人也好,不过就是要钱,只要人在,钱财都是可以赚回来的!”

    他既看不惯张打彪,也看不惯冯云海一副目空回海的嘴脸。当然主要是因为西北军来后的也让他心生愿望,现在该死的西北军终于要走了,走得越远越好,最好是永远不回来。

    李有德在心里腹诽不已。

    就这样3个团座大人在那里争论不休,时间也就慢慢地过去了。

    突然,屋门被猛的推开,寒风呼的吹了进来,让争得昏昏欲睡的三个人,打了一个寒颤。

    一个军官跑得气喘吁呼的站在门口:“报———报告”。冯云海一看是自己手下的一个营长,觉得他慌慌张张的使自己丢了面子,猛的站起来,对这个营长吼道:“王铁,你慌什么?你看看成什么样子?还有军人样吗?快说,是天塌了还是鬼子进城了?”

    王铁一个立正:“是,报告团长,援军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