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临安城街道行人往来不断,倒十分热闹,怎么也看不出在乱世当中,就这个,就能与襄阳有得比。只是它仍是历史没襄阳般久远,故而气势仍不能与襄阳相比,而与汴京、中都等地就更不必说了。 周沉芳指着临安的各处,用带有点生气的口气对我道:“沉芳周游列国,临安是沉芳见过的最小家子气的京城。”咦,真是奇怪了,好端端地,她生什么气? 我奇道:“何以见得?” 周沉芳如数家珍般向我道:“先从最远的西辽开始说吧。西辽如今虽然也和吐蕃一样,变乱四起,而且各部族相互倾轧,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西辽各城的发展,特别是距天池最近的阿里马和益离二城,二城定是承了天池的灵气,从整体布局上乱中有序,灵活多变。而其都城虎思斡耳朵,更是集二者的大成。其又因旁有垂河及伊塞克湖,更显其灵气,一点看不出其周围到处有滚滚黄沙。” 听她说至此,我不禁有人神往了。还真想到西辽去看一看,不过一想到那里有个见了就烦的哈赤鲁,还是免了吧。 周沉芳不知我在想什么,只继续道:“可是,这个临安虽然在西湖附近,却一点西湖的灵气都未沾上,整座城池死气沉沉的,不知他赵家选京之前有否找过风水师呢。算了,不说她了。下来再说吐蕃国,现在吐蕃国可真是乱成一团了。他们大部分部族也如蒙古一般是游牧民族,故而城池不建则已,建城则必定是久经风沙考验的。基本上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城池。他们布局的共同点是:高大、峻伟、雄奇。非但如此,城内的建筑无一不是精品,最具代表的建筑便是汉时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的布达拉宫,几可说是吐蕃建筑的精华之作,天下无双。” 布达拉宫我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周沉芳对布达拉宫的高价如此之高。 周沉芳露出一脸神往的神色道:“可惜沉芳还未能去,沉芳迟早要去的,逻些城,那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我问道:“逻些城?” 周沉芳道:“哦,忘记告诉姐姐了,布达拉宫位于吐蕃的逻些城西北角的布达拉山上。听人传言它不但得到布达拉山厚雪的映衬,前面还有河有湖,真似人间仙境哩。” 我这才听出来,她所谓的“逻些城”其实就是未来所说的“拉萨”,看来两个时代的译音都是不同的。 当周沉芳沉浸在幻想当中时,我推醒她,问道:“下一个城呢?” 周沉芳醒过来后对我道:“不好意思,姐姐,沉芳失态了。下来就说西夏的中兴府(今银川市)了,虽然西夏全境大部分是黄沙,然而中兴府周围却是个平原,人称‘银川平原’。银川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古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的发展,造就了那里地灵人杰,故而城池也建筑得十分完善。纵观中兴府,民家似围棋局分布,大街如种菜田纵横。不过令沉芳遗憾的是,由于西夏皇族羡慕中土文化,故而建城时大多仿中土大城的痕迹。这一点由中兴府这名字便可看出一二,中原的长安是大兴府,其取中兴府,意为小长安,由此可见一斑。” 看来读万卷书真不如行万里路,周沉芳真算得上是见识广博了。 周沉芳道:“下来再说蒙古吧,蒙古虽是个逐水草而生的部落式国家,然其也有若干值得称道的城池,首屈一指的便是其都城大斡耳朵,大斡耳朵建于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旁,周围群山缭绕,城中建筑不但得大山大河的雄伟,还顺承了大草原那令人折服的庞大气势,令人有‘一见心神住,从此不愿离’的感觉。沉芳上次便是在大斡耳朵呆了近一个月,至今仍为其雄伟所震憾。” 不是真的吧,吹得那么活灵活现的。 周沉芳最终还是继续道:“大理国都城大理地处云南,大理有春城之美誉,故而其城春意盎然,景观之美已不在建筑之下。且大理段氏经百余载的苦心经营,使得大理真的配得上这‘春城’二字,其美可想而知了。这个沉芳不用多言。高丽都城开京也是沉芳十分欣赏的都城之一,她虽然没有蒙古大斡耳朵的雄伟峻奇,可是,相反地却比大斡耳朵多了几分细腻曲折,整个城池既纷乱繁杂,又乱中有序,井井有条。主要的还是因其民族特征的缘故,这使建筑轮廓鲜明,让人心喜。听说东瀛扶桑还有更加独特的建筑,那处也是沉芳今生立誓必去之所。” 我笑道:“讲了这么久,沉芳还没讲到中原的古城哩,说说看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