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个开门的邻居事实上对故事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因为根据表现那是一个喜欢观察别生活的极度无聊空虚的独居老太太。 当她看到明明对门老夫妻都在却无人应门时自然会出来一窥究竟,而这也是老女人不得不开门让调音师进去的原因。 为他的必死加了一个重要筹码,同时呼应了老板在餐厅说的,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的说法。 最终原因就是—— 男主一旦反抗或是逃跑,就会暴露他不是盲人。 对于一个极度自卑心理创伤的人来说,毁誉更甚于死亡。 一方面自我禁锢于盲人思维,其实更是禁锢于过度补偿的自负,事实上正是人性的枷锁。 但这样的悲剧又似乎不可避免—— 从他一开始努力十五年而一朝失败,开始极度自卑需要心理补偿,老女人开始积攒她对丈夫的恨意,这都是没法改变的事。 所以很大程度上他的死是注定的,他只是在未知未来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他的死亡。 但他却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十五年的努力也没有懈怠,在走向必然悲剧的过程中还体会到丝丝快乐,对未来充满信心一无所知,但一切都只是默默朝那个注定好的结果走罢了。 这样的悲剧是根本上无法避免的,因而也就比一般可以通过弥补遗憾来避免的悲剧更深一层。” 这一层解读又更深了一层,连姜山都不由的点头赞叹,这赞叹不是表明这位评委说的一定对,只是表明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电影镜头和剧情中捕获到那么多信息,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我说点我的想法。” 会长敲了敲钢笔。 众人闻声看向会长,只见会长说出了他的看法—— “发现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真的是绝妙,我来稍微解析一下。 男主角是被大家解读最多的人物,刚开始我也站在这个角度,可是我灵光一闪,发现了那个老妇人的问题。 大家都从各种细节来推测男主角其实早已被老妇人看穿不是盲人,都是在找到这样细节来佐证确实如此,我也觉得老妇人早已发现。 可是却没人说老妇人发现之后的行为和心理,我觉得这才是这部微电影的精妙之处。 我们来想,老妇人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男主不是盲人的,是进屋之前。 因为男主在按下第一次门铃的时候,老妇人就已经站在了门后,并通过猫眼看到了男主在门外的行为,从他的行为肯定了他不是一个盲人,所以才推三阻四的不想让男主进屋。 可是既然已经知道了他不是盲人,为什么还要让他进来? 是因为对面的邻居。老妇人本来是根本没想让男主进来,可是她突然想到了对面的邻居,从而想到了对面邻居对她家的熟悉,在老妇人已经撒了好多慌言之后,男主还一直坚定的非要进来,老妇人害怕对面邻居起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得不让男主进屋。 自男主进屋之时,老妇人就已经下了杀心,网友还在推测男主到底死没死,那肯定是死了。 男主进门后,老妇人把门反锁。 男主进门就摔了一跤,刚开始我以为男主衣服上染的是血,后来发现应该是红色油漆,毕竟老头死了也不能流那么多血。 现在想来,这红色油漆估计就是老妇人故意泼到地上的,一个目的就让男主衣服沾到,从而让男主脱掉衣服解除武装,第二个目的就是掩盖血腥味。 那你想既然老妇人知道男主不是盲人,为什么还要掩盖血腥味。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盲人男主想让人以为他就是一个盲人,老妇人同样也想让男主演好自己的盲人角色。 男主是一个年轻人,老妇人想要正面杀他绝对不可能,所以老妇人要时刻提醒男主,提醒他,你是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盲人。 一般人面对这种凶杀场面,首先想到的就是逃离,而男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是盲人这个优势,只要让老妇人相信自己真的是一个盲人,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放他走,所以他必须要演好自己这个盲人的角色。 两人都想到了一块去,但是老妇人还是害怕男主突然看见,突然不假装了,所以就各种试探。 先让他脱下衣服,解除他的武装防备。 然后脱下他的眼镜用手在他眼前晃动,这个行为很重要,这不是在试探他到底是不是盲人,而是想提醒男主,让他时刻记得,他是一个看不见的盲人。 而老妇人这样一个行为,恰恰成了男主的一个强心剂,让男主产生了一种能够活着的希望,能够生还的幻觉,所以他就更加小心翼翼的伪装,想让老妇人看在他是一个盲人的份上,放他一马。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在整个情节里,男主的心理是一种飘忽不定的,说不定就突然看见了,那老妇人呢,就是要让他产生,你只有一直是盲人才能活着离开的坚定信念。” …… …… 这场微电影审核大会,仿佛成为了调音师研讨大会。 各路评委都在发表着他们的看法,众人滔滔不绝的说着。 仿佛这部调音师是一座永远都挖不完的宝库一般,永远都能挖掘到新鲜的视角和绝才惊艳的思路。 晚上八点过后,姜山拍板将李想这部调音师定为了今年微电影大赛的冠军。 在场评委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调音师冠军? 那是实至名归! 可是让这帮评委不知道的是—— 关于调音师的震撼才刚刚开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