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海上,礁岛。 工程师们准备了锚脚、吊环、连接环、下板、上板、固紧装置、调节杆、固定座、应答器、卡箍、轴销…… 就安装几个设备,光是工具就装了一吨。 各种零件好几吨。 还好,九厂一流的技工、研究员数量是足够的,大海还派了一百多名二十岁上下,留着平头的渔民开着渔船随后跟上,过来‘义务’帮助。 白昊坐在那条深在这里的破船上,对身旁的杨西说道:“杨老,您老这年龄了,还要跟着辛苦跑这一次,留在研究院等消息不好吗?” “我才七十,不老。” 七十还不老吗? 不过,这位还真是精力十足。 白昊靠在船上:“不怕您笑话,动嘴可以,让我动手帮忙,我赶紧我会帮倒忙,添乱。您可虽笑话我,这么年轻也不知道过去搭把手。” 杨西爽朗的一笑:“你就动脑子,挺好。” 白昊又说道:“我脑袋中有一种船,你给参详一下。” 白昊说的就是重生前在新闻中看到那一条。 非常非常厉害的绞砂船。 杨西听了足足半个小时,脑海之中大概有了一个概念。 只能说,这想法有点过于天马行空了。 但,九厂却造出了多少让人感觉,想像力丰富,真的天马行空的东西呢。 杨西开始认真的分析:“按你所描述的,我就感觉没个两万吨排水量,这东西连设备都装不下,未必需要速度快,但绝对要稳。功率没个两万千瓦,怕是什么也干不了。就我听你描述,这需要功克的技术难题,大的一百往上,小的要论千来算了。” “不说别的,仅是伸到水下,把岩石弄碎了再吸上来,不说太长,三十米至四十米深度,这一套装置,从控制、传动、密封、结构还要又刚又韧。对了,还要有非常大的力气,都不说另一套砍沙装置,将是采这一个方向,我就想不出来,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材料能达到你想像的要求。” 白昊感觉很遗憾。 “杨老,不行吗?” “不,没说不行,我只说有难度。我刚才又想了,为什么一定要是船呢,就算是船,我们可以不要动力部分,这样船体就好设计,而是强度有保证。” 不要动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