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回到秦朝当皇子》


    第(2/3)页

    而今大秦曾经的左相,为了儿子上位保住家族的李斯便在三川郡担任的劳什子的陪都留守。陪都被胡亥设立在了洛阳,而且还弄了两个副职打算给李斯做牵制。

    李斯当然不惧这些,身为左相,什么政治斗争没见过。还会怕两个小小的地方官员?收拾起来服帖得很。

    但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李斯便敏锐地发觉了这股贼寇的不同凡响之处。相比咸阳的老臣,李斯尽管从丞相大位上跌落下去,但手中的权力却是没见减了多少。

    至少,在山东之地那些郡县,一直以来服从李斯领导的就不少。而大起义爆发过后,反应最快的也就是李斯。整军备战的李斯于是不仅要面对北边河东地区扶苏的侵袭,还有面对西面海量的起义军进攻。

    而当起义军进攻到三川郡要地荥阳之后,李斯更是将丢下陪都给了两个副手,抛去制肘,亲自到了荥阳坚守。

    李斯面对新式骑兵的确不利,但面对这些只是靠着一股子血气和人数的起义军,却是十分利落。尽管吴广带领的是张楚政权最为强大的主力大军,可面对大秦的丞相,依旧是毫无办法。

    无论怎么样的扣城战术,在李斯面前,总能轻轻巧巧化解与无形。反而让吴广麾下的起义军损失严重,面对这个情况,吴广十分无奈,只好原样传给陈县陈胜。

    陈胜当然不会放弃西进灭亡大秦,但陈郡此刻尽管外表威风,可内中苦楚也只有高层知晓清楚。这个张楚的草台班子尽管在各路心思复国的人马下渐渐丰富充实起来,可依旧是底蕴太浅。一个刚刚成立两个月的国家,怎么可能有深厚的底蕴。

    这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大秦的粮饷、后勤补给。张楚起义军尽管成立的政权,但其军队形势依旧未有摆脱多少农名起义军的窠臼。这些拿起锄头就是兵士的军队之中,缺乏训练,兵甲缺乏,没有完善的奖惩体系,士气只能凭借一股子血气。粮饷几乎只是吃饱就够,细处的划分几乎没有。军饷的概念也尚未落到实处。

    这样一支草创的军队,经过最初的锐气之后,在面对荥阳坚城以及坚城之内手段老辣的大秦丞相李斯后,各种各样的矛盾集中爆发了出来。十数万大军于是在荥阳城下久攻不下,尽管围城的是起义军,却也拖住了张楚政权的主力。

    而陈胜给吴广的消息之中,更是点出了吴广必胜无法退的话。张楚政权底蕴太浅,连粮饷都不成体系。可再不成体系,人吃马嚼依旧是要钱粮的。而且陈胜修筑宫殿已经将陈郡的府库搬了个精光,各处掠夺的东西也并非全部上缴,大半都扣了下来,上缴的部分根本不能维持一个数十万大军的张楚政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