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雄男儿露峥嵘(上)【首更送达】-《回到秦朝当皇子》


    第(2/3)页

    吕雉将目光在场内扫视一拳,忽然掩住樱桃小口低头闪开躲到了另一开屏风之后。那个俊秀无比,丰姿伟仪的男子竟然就在这宴席之!而且还是在自己父亲的对面!

    扶苏眨眨眼,忽然将目光投注到吕文身后的一块屏风之,那旁边不易触觉的角落内一个身影刚刚好闪开了过去。

    扶苏看得不甚真切,但那翠绿罗裙的确可以表明无疑那是一个女子。

    扶苏心中不由思绪飞舞,难道这老头张九融竟然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扶苏目光一转看着张九融至少六十岁的年纪,心中一阵恶寒。六十多岁,生下的女儿只怕做自己老妈都够了。

    扶苏摇摇头,将这么一点旖念丢掉,转而看到一脸儒雅的吕文。

    此刻的吕文正在和一边的张余谈笑着,内容恰是关于扶苏在雁门推行的新政。对于这个内容,扶苏面顿时感到一阵奇怪……

    “雁门新政,当是利国利民的。俭省赋役,将民之收入多归于百姓。官署不使之竭泽而渔,使百姓得以生息。大皇子此举,真是大气魄啊!”一旁的县丞正欲不住地感叹着扶苏的新政。

    而另一边的吕文却不由皱眉起来,虽说吕文是谶纬之学方面的大家。可吕文同样是一个儒者,儒家对于固有秩序的维护那是相当坚定的。维护秩序没错,但由于各路儒家常常缺乏执政经验。从孔子那代起,儒家的学术并没有多少机会得到太多的实践。

    比如孔子为鲁国国相的时候,也并非完全采用那套仁义约束,而是以礼法为核心杂糅其他的体系。有时,孔子还需要借鉴法家的办法,甚至可以说儒法结合。

    而后,从战国到大秦。儒家学者并不能深入中枢,甚至当地方主官来实践儒家的学说理论!故而,在论及治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沦落为想当然的地步!【几字并没有通读儒家经典,秦时儒家发展程度我也未曾严考,故而请莫苛责……拜谢】

    当世显学中,比起法家,儒家门人在中枢大多是以参赞、教授。最为显赫的,也不过是博士淳于越,而扶苏的儒学便是学于淳于越身。

    而当儒者吕文听到扶苏在雁门大肆改制,更改政令政策的时候不免有些微词了:“雁门革新,乱礼法,兴刑狱。我听闻皇长子在雁门大肆缉拿,堪堪过去了不过半载。死于牢狱刑罚之世家子便有千数,而流刑边塞偏地的更是不计其数。这等治政,不免失之仁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