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启十八年,二月下旬,北漠新王拓跋瀛率领十七万大军兵犯临阳关。 永安君秦灼领兵十万迎战,一夜厮杀,首战大捷。 拓跋瀛匆忙退兵,数日后又举兵攻城,两军在临阳关外交战十数次,耗时三月,最终以秦灼连斩北漠七员大将,拓跋瀛带兵回逃结束。 原本在梁园怒骂秦灼、晏倾等人的文人们,日日在两军交战时,登高大骂外贼,在骂了三个月之后,竟跟将士们生出了深厚的感情,连带着对秦灼等人都心生崇敬。 这些人不去骂战的时候,就几个年轻的在营中挥毫泼墨写话本,写永安君战无不胜,写晏孤云运筹帷幄。 写谢无争招降俘虏特别有一套。 写原本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初五,打了三个月的仗,已然是个威风凛凛的小将军。 写徐丹青将门虎女,巾帼不让须眉。 写顾公子万贯家财散不尽,左进右出,绕了一圈又回来。 写神医师徒救死扶伤,妙手回春。 从前说女子不得掌权,骂晏倾是不要脸面的男宠,说谢无争他们都是另有所图…… 如今写: 秦灼上马安天下,晏倾提笔定江山。 数不完风流人物,写不尽少年意气。 同年,五月下旬。 北漠最后一员大将被秦灼当众斩首,北漠军十七万大军伤的伤、死的死,被俘虏的不计其数,打到只剩七八万,全军撤回北漠,彻底放弃了攻打大兴这个念头。 一开始众人都以为所谓的撤退只是北漠人的诡计,毕竟打了三个月的仗,北漠军撤退了许多次,往往过了几天就又换了新的战术来攻打临阳关。 直到斥候数次传回消息,都说北漠军是越撤越远,是朝王庭去的。 众谋士、将军坐在帐中,听到这个消息,神色各异。 谢傲鸿道:“看来这是真的撤兵了,拓跋瀛这位北漠新王虽然只有十七岁,却也着实算是个人物,每次交战都只在暗处,打了三个月的仗,他竟没有露过一次脸。” 有副将接话道:“肯定是因为他老子拓跋贤死在咱们君上手里,他怕自己一露面也会死在君上手里呗。”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