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怎么,你不知道这事情?” 徐云飞快的摇起了头。 他是真没听说。 老汤见状沉吟片刻,朝教室前方看了一眼。 发现教授还没到场,便解释道: “罗峰,麦克斯韦,近代史你们应该学过,自古以来,帝国与毛熊的矛盾便相当尖锐。” “毛熊不喜于帝国的殖民,帝国则对毛熊在各个地方的扩张也持忌惮的态度。” “这些年毛熊与帝国以及其他数国的矛盾越来越大,直至无可调和,所以在三天之前......女王签署了战争动员令。” “帝国准备与高卢联手,投入不低于十五万的战士,对克里米亚半岛发动攻击。” 提及战争二字。 哪怕是老汤这种有些面瘫的人,此时的神色都不由有些激动。 毕竟他在毛熊没有熟人,不像提及东方形式的时候那种需要顾及到徐云的感情,自然也便带上了一些情绪。 而在他身边。 徐云的心中,亦是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原来如此.......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早先的猜测并没有错: 导致今天剑桥学子情绪异常的原因确实是战争,不过这场战争并非一鸦,而是...... 本该在两年之后才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 也就是...... 英俄之战! 这是一场同样堪称划时代的战争,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它甚至被公认为了一战的预演! 实际上这场战争的初始对垒者并不是英国和毛熊,而是奥斯曼帝国与毛熊。 导致二者爆发战争的原因则是东方的蒂法,也就是耶路撒冷。 当时的毛熊并不寻求在中部欧洲的扩张,而是希望能够将领土扩张到南欧,即巴尔干半岛。 然后以巴尔干半岛为原点,继续扩张到伊斯坦布尔,一个精罗泪目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原称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也是东正教的圣城。 毛熊自称是第三罗马,如果占据君士坦丁堡,那么在法理上和宗教上都可以获得支持。 当时毛熊心有点大,以为自己不会触及到英国人的核心利益。 但是从欧亚大陆整体来说。 如果毛熊真的统一整个亚洲,那么他将拥有碾平欧洲的能力,非洲也将臣服于它。 于是在毛熊和奥斯曼帝国因为耶路撒冷的宗教问题起冲突的时候。 英法闪亮登场,趁机站在了奥斯曼人一边,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 毛熊投入了兵力120余万,伤亡52万余人。 英法联军投入70万人,伤亡12万人,奥斯曼帝国则伤亡40余万人。 如此恐怖的伤亡,这也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一战预演的原因。 顺带一提。 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两个后世很有名的体系: 一个是南丁格尔的护士医疗体系。 另一个则是战地记者: 当时英国各个报纸为了销售量,派遣大量记者去往前线,记者将前线的战况迅速地发回英伦三岛。 到了战争后期。 随着海底电缆的铺设完毕,前线刚发生完战斗只需三天,英国人就能知道战况如何。 另外在后来的布尔战争中,英国有一位战地记者曾经被布尔人俘虏了四个星期,最后越狱成功。 他的名字叫做丘吉尔,后来成为了英国首相....... 总而言之。 眼下本该于1853年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提前爆发,看老汤的说法英国似乎还是直接参战的情况,这就令徐云有些惊讶了。 更关键的是....... 克里米亚战争的开启,对于一鸦是否还会有所影响? 嘶..... 不敢想不敢想。 只能说如今这个副本的时间线,越来越朝徐云无法掌握的方向前进了。 随后带着这种微妙的情绪,徐云迷迷糊糊的渡过了这趟文艺史课。 三个小时后。 大课散堂。 就在徐云考虑着是去图书馆还是格物社的时候,教室外忽然出现了斯托克斯的身影。 只见这位徐云的便宜导师朝教室内张望了一番,见到徐云后眼前一亮,快步走到了他的身边: “罗峰同学,和我走一趟吧,院长他要见你。” .......... 注: 有读者问这本书会写到多少字,我初定是250-300万字之间,这是已经做好大纲的字数。 目前的追定均订都超过预期,要是能继续保持说不定还会写长一点,具体看情况吧。 ------题外话------ 推一本书哈,《终末的绅士》,阿肥巨的新书,这位应该不用过多解释了 一本罹病的书籍,在图书馆最不起眼的角落间滋生着,蔓延着。等待有人能够翻阅它的肿胀书皮,触摸它的蠕动文字…… (https://.23xstxt./book/11998/11998808/692540658.html) .23xstxt.m.23xstxt. /78/78112/29459214.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