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此刻。 丹尼尔·布莱德雷对于自己没帮上徐云忙显得有些遗憾,因此话里话外都在邀请徐云有空去他宿舍喝茶。 例如什么“他们都叫我丹哥,我一个人住,我的宿舍还蛮大的”、“如果要来的话,等一下可以带你去超商,买一些好吃的喔。”云云。 整个过程中,屋内的其他人也都没说话。 他们或冷眼、或玩味、或平静的看着这里, 偶尔还会用眼神做着交流。 丹尼尔·布莱德雷很快也察觉到了氛围上的变化,干脆抢过老汤的活儿,一把拉住徐云手腕,三五步带他来到了沙发边上。 他先是引着徐云走到了一位留着一头棕色长发的优雅年轻男子面前,介绍道: “罗峰同学,和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剑桥使徒社的现任社长,两年前刚从皇家学院毕业,目前在剑桥大学走读的盖布瑞尔·罗塞蒂......” 丹尼尔·布莱德雷这番话还没说完,便被长发男子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丹尼尔,请叫我但丁·加百列·罗塞蒂,谢谢。” 随后长发男子没去管有些尴尬的丹尼尔,而是转过头,直接看向了徐云。 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了徐云足足小半分钟,才不冷不淡的说道: “你好,罗峰通宵。” 见此情形。 徐云便没有伸手,也只是毫无波澜的回了一句: “晚上好,罗塞蒂社长。”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 几乎在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徐云便明白了此人是谁。 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三位创始人之一。 诗人克莉斯缇娜·罗塞蒂和画家威廉·迈克尔·罗塞蒂的哥哥。 一个在十九世纪艺术界堪称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毕业于皇家学院,不过在1850-1851年之间曾经短暂的在剑桥攻读硕士,勉强可以算是剑桥的校友。 不过罗塞蒂虽然名气、成就和地位很高。 但说实话。 徐云并不喜欢这个人。 首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情、色内容,经常会把女性角色描绘成娼妓。 除此以外,罗塞蒂的私生活也很乱: 他先是在珍妮·波尔蒂尼和伊丽莎白·希达尔之间脚踏两条船,后来又将女管家芬妮·康佛丝发展为他的新恋人,在画作里将她描绘为肉体**的象征。 接着又牛头人了好友威廉·莫里斯,将他的妻子珍·莫里斯则成为了自己的另一位情妇。 后世许多人将罗塞蒂的所作所为归结到艺术家的个性,将他描述成一位放纵豁达的浪子,然后淡淡的用一句“艺术家不都这样吗”草草带过。 实话实说。 徐云每每看到这些评价就感觉有些恶心: 也不知道那些称罗塞蒂是真性情的人,生活中被兄弟给牛头人了还能不能这么豁达? 滥情是属于“渣”的范畴,破坏别人家庭就完全是价值观的问题了。 眼下罗塞蒂对于自己的态度明显有些冷淡,这也正好绝了徐云的心思,犯不着去纠结自己该怎么办了。 随后罗塞蒂又看了眼走过来的老汤,鼻翼中传出一声为不可查的冷哼声。 转头便靠回沙发,翘起二郎腿,慵懒的品起了红酒。 丹尼尔·布莱德雷尬笑着挠了挠头,朝徐云投来了一道歉意的眼神,那意思很明显: 虽然明知道可能在罗塞蒂这边被甩臭脸,但他毕竟是使徒社现任社长,不可能越过他去介绍其他人。 徐云会意的朝他一耸肩,表示自己心态很稳。 随后丹尼尔又将徐云引到了另一条沙发上,此处正坐着一位憨态可掬的小胖子: “罗峰同学,这位是利奥波德·乔治·弗雷德里克·阿加尔·奥尔森,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本科三年级生。” 利奥波德·乔治·弗雷德里克·阿加尔·奥尔森? 徐云对此人毫无印象,但光听这个看起来很好水文的名字,他就先天性的对此人有些好感: “奥尔森学长你好,我是三一学院的罗峰。” 小胖子放下手中的水果,握着徐云的手轻轻一握: “罗峰同学,欢迎来到使徒社的面试晚宴,希望使徒社能出现第一位来自东方的成员。” 徐云点点头,正准备再客套几句。 他的右后方便突兀的响起了一声嗤笑: “奥尔森,很遗憾,你的这个祝福今晚恐怕不会实现了。” 徐云和奥尔森顺势扭头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是一位个子不高,但脸型奇长的马脸男子。 此人穿着一件灰色夹克,头发在脑后绑成了一根单马尾,身边带着一位表情有些紧张的男生。 二人的容貌隐约有三四分相似,看上去似乎带着一些血缘关系。 很明显。 这位绷着脸的男生,便是自己此次的竞争对手之一。 听到马脸男子略带挑衅的这番话,一旁的丹尼尔首先有些不爽了: “直娘贼,帕特里克·亚当你tmd的说什么呢?” 帕特里克·亚当装作无辜的一撇嘴,看了眼一旁的奥尔森和老汤,嘴角微微上扬起一丝弧度: “今晚的面试可是六选一,丹尼尔,你觉得这位东方人会有机会吗?” “六选一?” 丹尼尔微微一愣,旋即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七位面试者选中两位吗?怎么变成六选一了?” 帕特里克·亚当朝他嗯(↓)哼(↑)一声,没再说话。 而是带着身边的那位男生走向了某个角落。 见此情形。 丹尼尔不由扭头与老汤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目光中都闪过了一丝疑惑。 似乎今晚的这轮晚宴...... 又出现了某些变故? 在介绍完奥尔森后。 丹尼尔没有再带徐云去拜码头,而是带着他选了个少人的位置坐了下去。 老汤则和院子里遇到的爱德华·布尔·斯坦利一起,去屋外准备起了晚宴需要的东西。 入座后。 徐云先是用余光扫了眼现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