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肥鱼?” 在看到这个称谓的瞬间。 徐云的心脏顿时狠狠一抽。 虽然这个词儿看起来不怎么好听,看起来有些傻乎乎的。 但纵观徐云的交际圈,能这样称呼他的人有且仅有一位。 那就是...... 艾萨克·牛顿,小牛同学。 只是...... 小牛的这封信,为什么会来到自己手里? 按照之前光环的提示,副本内的时间线不是应该停滞了吗?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 继续看了下去。 “肥鱼先生亲启:” “肥鱼先生,如今自你不告而别已过去了整整五年,威廉舅舅、舅妈以及利拉尼依旧对你万分想念。” “当时你只在摊位上留下了一封信,告知在格兰瑟姆教区附近遇到了家人,随后连饭钱都没付便离去了。” “不过托你的福,我们的番茄酱销量喜人, 并且在教区的协助下很快占据了一大片市场。” “按照当初约定,扣除掉你的生活费用,共计基尼...哦不,现在是叫英镑了,英镑六十七枚.....” “考虑到这封信件未必能够顺利寄到你的手里,这部分金币便由我暂时保管,保管费用为每日万分之八......” 看到这里。 徐云眼角顿时跟着一抽抽,一巴掌拍到了自己的额头上。 好家伙。 不愧是你啊牛老爷子,合着我存钱还得我付保管费? 况且每天万分之八的利息,搁2022年都可以算是高利贷了。 好歹学学那些心善的读者老爷嘛,欠的更新可以拖还不用利息。 不过很快。 徐云还是将心绪逐渐平复了下来。 他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信件的寄出方式, 谁也不知道下次能不能收到那些英镑。 况且目前“一个螂灭”的销售情况还算不错,徐云对钱的追求程度倒是没那么迫切。 因此比起那些英镑分红, 他其实更在意的是小牛在心中留下来的其他信息。 例如....... 寄信的时间线。 根据小牛信件中所透**的情况来看, 他写信的时间点应该是自己消失的五年后。 这显然有些不正常。 因为按照当初光环的提示。 1665副本内部的时间应该是被暂停了的, 一直持续到自己下次回归才会恢复。 可如今看来...... 小牛他们似乎又重新能‘动’了? 想到这里。 徐云的脑海中忽然冒出了另一个可能: 难道说...... 这是推演时间线里的小牛? 这种猜测倒是能说得通信件的来历,但这样一来, 自己下次进入1665副本将会是什么情况? 如果两个时间线有互相影响,那么光环无疑是在打它的脸, 这种失误光环应该是不会犯的。 但若是彼此独立, 这封信的意义又什么呢? 它为什么会在这個时间点出现? 甚至...... 它和老苏给自己上坟烧钱的举动, 会不会有某些不为人知的关键? “信息还是太少了......” 徐云轻轻摇了摇头,再次看了眼自己手中的信件,目光在利拉尼的名字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随后想到了什么,表情顿时一松: “我第一次见到利拉尼的时候她应该只有五六岁,哪怕现在过去了五年,这姑娘也就十岁出头...顶天十二岁吧。” “还好还好,还没出事。” 利拉尼。 她是1665副本中见面给了徐云一坨牛粪的熊孩子,也是推演过程中除了胡克之外,最令徐云意难平的人。 按照光环的推演结果。 这姑娘在自己离开后性格愈发内向,十五岁的时候便辍学外出打工了。 十九岁的时候前往尼德兰想要寻找自己,却在海上遇到了海难不幸身亡。 如今的利拉尼哪怕按最大年龄计算也不过十二岁,离出事的19岁还有好些年呢,依旧是个活蹦乱跳的小姑娘。 徐云若是能与小牛联系上,完全有机会避免惨剧的发生。 想到这里。 徐云又拿起了信纸,继续看了下去。 只见信中写道: “......在你离去后,鼠疫也逐渐消退了下去,四年前学校重新开学,我便又返回了剑桥大学。” “如今我已经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新任卢卡斯教授,加上靠番茄酱赚来的分红, 我已经完全脱离了那个女人的束缚,达成了经济独立。” “这些年靠着韩立展开以及杨辉三角模型,我重新建立了一套新型的数学工具。” “并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具体的公式如下.....” 看着信封上龙飞凤舞的字迹,徐云大致能脑补出小牛写下这段话时的表情。 不出意外的话。 这段内容应该是小牛在介绍自己的近况,他所说的数学工具自然便是微积分了。 按照当初光环的推演。 小牛在1666年4月便推导出了韩立(泰勒)展开的三阶公式,为微积分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小牛写信的时间应该是1671年-1672年之间,微积分模型想必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 随后他又看了眼小牛附加的部分公式: 【若f′(x0)f′(x0)存在,在x0x0附近有f(x0+Δx)?f(x0)≈f′(x0)Δxf(x0+Δx)?f(x0)≈f′(x0)Δx。】 【由于Δx=x?x0Δx=x?x0,可以得到f(x)=f(x0)+f′(x0)(x?x0)+o(x?x0)f(x)=f(x0)+f′(x0)(x?x0)+o(x?x0)。】 【近似可得f(x)≈f(x0)+f′(x0)(x?x0)f(x)≈f(x0)+f′(x0)(x?x0).......】 这是非常基础的微分公式,和历史上小牛建立的没太大区别。 不过看着看着。 徐云忽然一愣,表情逐渐开始凝重了起来: “不过在推导过程中,我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无穷小量’、‘无限趋近于’、dx这些概念似乎都很模糊,时而是0时而又不是,不免让人混淆。” “于是我又花了两年半时间,最终推导出了一个更严密的数学概念。” “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ε,存在一个δlim0,使得只要0&lim|x-a|&→δ,就有|f(x)-l|limε。” “那么我们就说f(x)在a点的极限为l,记做:limx-af(x)=l。” “在我看来,这个定义真正做到了完全“静态”,不再有任何运动的痕迹,也不再有任何说不清的地方。” “肥鱼,以你的智慧应该不难看出,它根本不关心你是如何逼近l的,飞过来,调过去它都不管。” “只要最后的差比ε小就行,我就承认l是a的极限。” “比如我们考虑最简单的 f(x)= 1/x,当x的取值(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函数的值就会越来越小:f(1)=1,f(10)=0.1,f(100)=0.01,f(1000)=0.001......” “……看的出来,当x 的取值越来越大的时候,f(x)的值会越来越趋近于0。所以,函数 f(x)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值应该是0。” “接着再取一个任意小的ε,假设这里取ε=0.1,那么就要去找一个δ,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范围让|f(x)-0lim0.1。” “显然只需要x→10就行了;取ε=0.01,就只需要x&→100就行了。” “任意给一个ε,我们显然都能找到一个数,当x大于这个数的时候满足|f(x)-0|limε,这样就ok了。” “怎么样,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天才?” 数分钟后。 徐云面带叹服的从信上抬起了头。 虽然有句话很老套。 但他此时真的很想倒抽一口冷气,惊呼一声此子恐怖如斯...... 众所周知。 微积分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古今中外皆有不少先贤们都提出过相关的概念。 比如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刘徽等等。 在这些前人的工作的基础之上。 17世纪中后期,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创建了系统的微积分学。 然而真正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牛顿和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学并不完善。 就像小牛说的那样,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极限的概念太模糊了。 因此有很多人试图修补这种缺陷,譬如麦克劳林试图从瞬时速度方面解释,泰勒则试图用差分法解释等等。 但从后世角度来看,他们的路子显然都不对。 因此在这一阶段。 曾有很多人批判、质疑过微积分理论。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贝克莱主教,也就是很早以前我们提出过的第二次数学危机。 而想要化解危机该怎么办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