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结果刚走了没几步,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扭头对徐云道: “王麻子,你伺候过男人, 随我来帮把手!” 徐云:“????” 虽然老都管的这番话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听起来有些刺挠。 但受形式所迫, 徐云也没有太多时间能够思索,只好乖乖转身跟上。 也罢。 怪点就怪点吧。 反正能到医护现场看看情况, 总归是一件好事。 “王麻子,你可千万小心点儿,否则你我都不好交代。” 也许是压力使然,老都管连徐云的本名都不叫了,边走边嘱咐道: “今日府中的客人情况特殊,丫鬟们有些受不住,无奈之下, 只能喊你和其他几个精细的男丁来帮忙了。 你进屋后无论见到、闻到什么都切莫失态,若是被被客人打罚也给我忍着,过后府中自有补贴。”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丫鬟们不适合出面的场景,说白了无外乎两种。 要么是对方受伤的位置比较敏感, 伤患有强烈的自尊心,就像后世很多男性喜欢请男护工一样。 要么就是..... 伤口极其恐怖,容易对女性造成视觉冲击,从而对服侍工作有所影响。 随后他看了谢老都管一眼,说道: “老都管所言,小人谨记在心,必不会给老爷丢脸。 只是都管,不知那位贵客是哪般来历?家世如何? 可否透露则个,也好让小人有个心理准备。” 老都管脚步微微放缓了几分,似乎在斟酌度量。 过了一会儿,他微微叹了口气,道: “也罢,此事倒也不算甚么秘密,你权且听好: 今日府中的贵客乃是昭逸先生七世孙,代州礼郡公独孙,尊姓为王,单名一个禀字。 现为致果校尉,军中威名赫赫。 今日来拜访老爷,主要是为其长兄求医,你都记下了?” 徐云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心中却骤然翻起了惊涛骇浪。 王禀! 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次前来老苏府上的西军将领,竟然是他?! 在华夏本土,徐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初中时所读的《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 王禀先是追随童贯打过梁山,梁山诏安后还在乌龙岭一战中登过场。 当时他与南军指挥景德厮杀,两个斗了十合之上,王禀斩景德于马下。 后来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王禀和赵谭与阮小七结仇,二人便在童贯面前提起此事。 后童贯护短,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 当时阮小七的人气还是非常高的,因此徐云一度将王禀视为了反派。 但又过了十多年,当徐云阅历丰富的时候才明白: 《水浒传》并非史实,其中有大量的杜撰情节。 比如历史上水泊梁山真实的举义头领只有三十六人,并且被张叔夜剿灭了,压根和方腊的规模没法比较。 又比如很意思的是,《水浒传》中林冲的原型,目前普遍公认的也是张叔夜。 二者同样武艺高超,军中级别相同,经历和性格也大同小异。 也就是说在水浒世界里头,实际有两个张叔夜存在。 一个落草,一个当官。 林冲等人是杜撰的角色,王禀其实同样如此。 只不过与林冲这类完全虚构的人不同,王禀只是被更改了经历,历史上的宋末其实是有这人的。 而真实的王禀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一句话可以完美的描述他: 为国死节之人,民族英雄! 在靖康之难之前,王禀只是一个出身军伍世家的西军将领。 他的曾曾爷爷,还是被赐死的唐代宰相。 王禀跟着童贯西征十余年,期间有胜有败,战绩上远不如老种小种刘法那般光鲜耀眼。 硬要说的话,也就是他个人武艺高超,多次在西军指挥使的内部比武中夺魁,多次在战场上单杀过敌方将领——若非如此,《水浒传》也不会选他作为攻打梁山之人了。 公元1125年之前,他最显耀的功绩,那么也就一个活捉方腊了吧。 没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