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灵岩闻晓籁(四)-《仙炉神鼎》
第(2/3)页
当鹿车运行到头顶的百汇穴时,忽然感到内息和意念产生了共鸣,意念的力量显著加大了,这一回地图终于被一种无形之力缓缓托起,向他飘来。张晓东心里大喜,知道一旦找到内息和意念共鸣的方法,就可以控制这种神奇的无形之力。
如此反复练习了不知多少时间,终于发现内息运行于任何位置时都能够使用意念之力,只是到达百汇穴时意念之力的强度最大,回归丹田时强度最小。
张晓东觉得自己就像回到了童年,对运用意念之力充满了兴趣。在能够随意控制地图这样的轻巧物品后,决定尝试一下拔出头顶的银针。静下心来,将内息催动到最大,用意念之力捏住银针的尾端,心中暗念,“起!” 银针如同被铁钳夹住,应声而出,神奇地悬浮在半空,随后缓缓下降,好像被一支无形之手托住,落在他胸前。
忽然想起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心想如果不是到了这个古怪的地方,如果不是被这个古怪的刘太清抓来,如果不是因为情绪激动而中风,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还具有意念控物这样神奇的能力。
因为本来就拥有其它方面的特异功能,张晓东倒也不是十分的激动。他知道当务之急是静心调养内息,好化解中风带来的病症。至于意念之力有何用处,现在还没有任何概念。
这时洞内已经是一片漆黑。张晓东将银针放在身边,用双手将身体支撑着坐起来,花了好一会儿工夫用手将双腿盘成坐姿,学着刘太清的样子手心向上,放在丹田之上,开始调养内息。
过了不知多久,忽然心念一动,睁开双眼。洞口的光线一暗,一位中年道士背负长剑,手里提着一个篮球大小的包袱出现在面前。
进洞之后一眼看见坐在大石上的张晓东,刘太清咦了一声,惊讶地打量着他。张晓东面带笑容,说道,“道长你好!真是多谢你教授的吐纳功夫,我的双手已经几乎好了。”刘太清一眼撇到他身旁的银针,吃惊地问道,“你是如何将银针拔出的?真是奇怪。按理说只有拔除银针,四肢才有可能动弹。而且以你初学者的内息,断无道理一天之内就化解两臂的经脉淤塞。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张晓东还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有意念控物的本领,耸了耸肩膀,说道,“道长离开没多久我的双手就可以微微动弹了。后来因为运气通过银针时越来越痛苦,所以就把它拔了下来。现在感觉相当好,似乎双腿的功能也在逐渐恢复。”
刘太清随手将包袱丢在一旁,将信将疑地走到他面前,伸出右手悬在张晓东胸口,用内息察看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更加惊讶,说道,“呀!你已经筑基成功了。这怎么可能?你的体质我察看过,并不适合修道呀。咦!你的内息怪怪的,和常人不大相同。你吃过什么奇怪的东西吗?”张晓东故意想了想,说道,“要说最奇怪的,就是你的丹药了,吃了就不会饿。再就是昨天吃了几颗你师侄所给的干枣和果仁。”刘太清摇头说道,“和它们都没关系。”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喃喃自语地说道,“你这个小子有些奇怪,没错,从来历到内功都有些奇怪。现在也不知道将修炼内息的方法教给你是好事还是坏事。哎,当时为了救你的性命也就没想那么多。”
张晓东忍不住插话说道,“道长,请问你事情办好了吗?”刘太清回过神来,又恢复了那种冷冷的高傲神态,轻蔑地说道,“没有什么我办不好的事情。”指了指洞角的包袱说道,“为了给你的大夫一个见面礼,忙了一天才抓住它。”张晓东这才发现包袱中是个活物,还在微微动弹。悄悄地将感觉浸入,发现竟然是一种像鹰的飞鸟,双爪都被牢牢捆住,放在一个竹笼之中。他也不便说破,假意问道,“这是什么?”
刘太清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是个幼年的金雕。清峰那家伙要练一种狗屁仙丹,需要金雕的粪便做引。这东西只住在昆仑山的峭壁上,我跑了7、8百里路,找了10余处悬崖才抓住这么一只。”张晓东心想,这个“昆仑山”恐怕也不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有些好奇为何要用粪便做药引,问道,“为什么清峰真人自己不去抓呢?用粪便做药引,倒是头一回听说。”
刘太清冷哼一声,说道,“清峰能抓到?他能抓到就不需要劳动我了。昆仑山上的峭壁没有点轻功,想上去门都没有。清峰整天神经兮兮地炼丹,早就把武功丢到脑后了。还有他那一堆废物徒子徒孙,也没几个成调的。至于为什么要用鸟粪做药引,你最好直接去问清峰,反正很快就可以见到他。” 说着话走到洞底,翻出一些物品放入怀中,转头瞥见那张地图,随手折起来递给张晓东,说道,“这是你要的,收好。不过要记住,我还可以问一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