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智能大赛(下)-《蓝茵纪事》
第(2/3)页
「嗯,那你的意思?」我问道。
言江回过头来很认真的说道:「我们应该自己培养储备人才。」
听言江说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玉秀前些天和我说过的话,研究所究竟是否创办一所学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第一次用电脑召开了一次讨论会,我先通过笔记本电脑输入开会的命令,所有其他办公室的人员头像便显示在我的电脑屏幕上,这让我想起了中央台的电视采访镜头,不过我们的头像不是静止的,而直播的。
大家都激烈的讨论着这个话题。
「这样做会让公司分散更多的精力,而且成本也划不来。」有人提议道。
「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上次我们已经召开了一次大赛,许多优秀的选手都突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利用举行大赛的方式招募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个人反驳道。
「我们干脆创办一个学校好了,」言江这次直入话题道,「我们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有个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因为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氛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阵吵闹声,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是赞成的人还是多数,当然,反对的人也有一定的道理,最后投票以多数通过。我们决定在今年年底创办一所学校,并命名为「神州学院」。
「神州学院」的宗旨是为蓝茵培养更合适的人才,但是按照目前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创办高校性质的学校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所以前一半时间主要是申请工作,后一阶段则是侧重招生。
考虑到培养成本,我们的计划是第一批只招收二十到三十个人。经过预算神州学院培养一名学生四年的平均成本是现在一般普通高校的五至六倍,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蓝茵慈善基金会出。这个消息和往常不胫而走,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的咨询电话信件像潮水一样涌进蓝色巨人大厦。
中国人在孩子读书方面从来不会吝啬,因为这也许是改变自己孩子一生命运的途径,所以有了望子成龙一说。「神州学院」严格按照西方的素质教育标准同时又不失东方风格的教育目标甚至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的亲自到访,往往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是扫兴而归,因为我们的答复是如果你的孩子不适合「神州学院」的生活,将很难在这里呆下去。而且根本不考虑你的身份是什么,我们要选择的是优秀的学生,而不是有钱人的儿子。
在得到教育部办学批准后,「神州学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招生对象没有年龄、性别、民族、年级、城市和农村之分,但是必须经过接受学院的筛选。我们首先会进行智商方面的测试,其次测试的是心理,也就是现代科学上提出的情商,第三轮测试理论接受的程度,最后一轮是面试,由从各高校请来的专家确认是否录取。尽管我觉得这个过程过于老套,但还是很有必要,因为未来竞争的残酷,并不是都能感情用事,接受进化论的理论在商场上才可能游刃有余。
过完年后,招生工作便开始,报名地址在陆家嘴,没有预料到的是场面十分火暴,造成了道路十分拥挤的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