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佶听着听着,就转为诧异之色,打断道:“一目十行,见而不忘,真有伱所言的那么神奇?” 高俅道:“千真万确,太学上下都看着,如果是假的,应该早被揭穿了。” 赵佶点点头:“这倒是……接着说吧!” 高俅继续说下去,更是将斋舍里搜出的礼品单奉上:“官家,如今行贿者证据确凿,但受贿者是国子监的哪些官员,就暂时不明了。” 赵佶忍不住笑了起来:“放心,这些罪臣跑不掉,此案你直接移交给御史台,朕会令他们严惩不贷,一定要把太学好好整顿一番!” 他的父亲宋神宗当政时,御史台掀起的大案不少,比如苏东坡的“乌台诗案”,主审这起案子的御史李定,被许多人诟病兴文字之狱,在士林中名声极差。 而李定还主办过另一起大案,正是太学案,在案子的审理中,他秉持了一贯的风格,疑罪从有,大肆株连,“凡辞语微及者,辄株连考竟,以多为功”。 结果神宗认为这是御史台办事得力,还下令嘉奖:“诏御史推劾太学欺弊事近半年余,司狱昼夜劳苦,其令元勘官保明,量与酬奖。” 就这么一件案子,审了半年多,御史台昼夜辛劳,最后牵连极广,反倒得了天子的嘉奖,如今又出了类似的事情,那群整天想弹劾人想疯的御史,岂不闻风而动? 赵佶高兴的地方在于,他不希望坊间再传那件事情,但之前大肆封口,起了反作用,正吸取教训,机会就送上门来。 相比起宫闺秘事,太学的公平其实才是百姓更该关心的,这与寒门子弟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太学案如果闹得沸沸扬扬,朝野上下的视线转移,自然能淡化掉之前的恶劣影响。 一想到天助他也,赵佶不禁龙颜大悦,看向高俅的目光都柔和起来:“高提点,看来朕交托给你的三件事,你很快就能完成第一件了!” 高俅没能反应过来,但官家心情转好是能看出来的,赶忙笑道:“都是托官家的福。” 赵佶嗯了一声,知道此事的功劳其实不是高俅,而是此人所提到的林冲:“这林二郎朕倒也听过几回,在京师确实有些声名,你再具体说说……” 高俅道:“此人精通医术,武艺高强,又擅断案,还能过目不忘,好似样样全能,却拜辞官职,只愿当一介白衣。” 赵佶笑道:“只愿当白衣?朕就没见过不想当官的,只是胃口大小罢了……不过若真如你所言,此人才能势必极为出众,仅一样见而不忘,就能习得诸般才艺,过几日召入宫中,给朕瞧瞧,是不是那般有趣!” 高俅目光闪了闪,又添了一句:“那真是这林二郎的福分了,只是他曾与公孙逆贼走得挺近,一起扫灭无忧洞,会不会……” 赵佶一眼就看出,高俅是起了嫉妒之心,生怕自己将那才华出众的林冲也当成了玩伴,但听到公孙昭和无忧洞后,他的脸色还是忍不住沉了沉,冷哼了一声。 赵佶对于无忧洞其实也没什么好感,当时听童贯所言,能利用这个对付两位外戚郡王,进而让自己掌权,才许其招安,结果后来发生了太多不可掌控的事情,尤其是从公孙昭扫灭无忧洞后,他就被一路推着,最终做下了那等事来。 福宁宫大火后的那一个月,他都寝食难安,不止一次做过自己满手鲜血,向太后倒在身前,而四周全是朝野臣民,那无数双眼睛喷薄着汹涌的怒火,要将自己这位大宋天子从龙椅上揪下的噩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