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与大唐成为近邻惊喜不惊喜?-《从李元芳开始》


    第(2/3)页

    这样的舰队如果真的去往倭国,谁人能挡?刚刚弄死侄子登基没几年的大王,恐怕又要被逼死了……

    关键是根据对方所言,这些船只根本不是大唐中最好的,江南造的船更厉害。

    关于这点,郭元振确实没有吹嘘。

    目前所见的这些黄龙船,都是登州制造的,也就是后世的山东烟台蓬莱县,从那里造船,上了船往东就是辽东半岛,图的是方便快捷。

    而大唐最具技术含量的造船中心,还是在江南。

    比如位于长江口的扬州,水运发达,是著名的造船重镇,当年李世民征伐高丽之前,就令江南十二州工匠,在扬州造大海船数百艘。

    不仅是沿海,内陆也有不少,又如如今的江南道吉州,后世的江西吉安,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船的记录,其次的明州和温州,也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

    相对于这個时代的普遍水平,大唐由于兼顾南北两朝的战争红利,造船业真的特别发达,根据《渊鉴类函》介绍,唐时曾在关中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舟船博览活动,“每舟署其郡,以所产暴陈其上”,“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关中人不识连樯挟橹,观者骇异”。

    关中人都感到惊骇,就别提这些周边小国了,苏我赤兄一路哆哆嗦嗦地跟着,很快来到码头的另一侧,内卫已经开始往一艘大船上运送货物了。

    郭元振停下,欣赏着这艘造型奇特的船:“这就是江南造的海鹘船,最醒目的特点,就是舷上左右的浮板,如同鹘之翅,以助船之风,到时候哪怕遇到了怒浪狂风,也能减少侧倾。”

    这种海鹘船确实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科技,类似舷侧防浪板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船舶抗风浪的摇摆性,不过郭元振也是个外行,其实相较于外国船只,这里最有优势的不是海鹘,而是下面的水密隔舱技术。

    海鹘船下面就有九个水密隔舱,这种从南朝时就开始出现的技术,到了如今完全应用于船体上,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由底部、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构成,当船舶遭遇撞击,部分船舱破损进水时,其他尚未波及的水密隔舱,可以继续为船舶提供浮力,减缓船只立即下沉的风险。

    不夸张地说,水密舱室的安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对人类造船文明的巨大贡献,与指南针一起,开辟了世界远洋航海的新纪元,然后都被学走了。

    李彦对此也不能完全确定,是在询问工匠,了解到这种结构确实有了实际应用后,才同意让内卫带上指南针,乘坐有水密舱室的海鹘船,去往倭国。

    实际上,从新罗出发去倭国是很近的,顺利的话,水路一天就能到。

    李彦这种种准备,主要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海难的风险,毕竟内卫要去,如果单单是这倭人回国,随便派一艘船就完事了。

    此时郭元振叮嘱好了心腹,对着脸色发白的苏我赤兄道:“你回到倭国后,先办正事,带着他们找到新罗移居过去的朴氏一族,尤其是一位朴正恩的亲属,全部带回来,让当地人先与之接触,降低警惕心后再实施抓捕,明白吗?”

    虽然见倭国天皇被定在了抓捕犯人之后,但苏我赤兄依旧连连点头:“是!是!”

    郭元振笑道:“不用紧张,反正以后你我两国就是近邻了,如果此行顺利,等到六郎所说的航道定下,我过不久也会去你们倭国转转。”

    苏我赤兄听得血压飙升,一时间就没来得及回话,郭元振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怎么?不欢迎我们内卫坐着海鹘船去倭国?那我大唐天军坐着黄龙船去怎样?”

    苏我赤兄条件反射,噗通一声叩首在地:“红豆泥私密马赛!请郭上臣恕罪!恕罪啊!”

    郭元振哼了一声,摆摆手:“去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