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合肥一地,在东汉末年,乃至于三国时期,实际上比之寿春,是一个各方各面都要稍逊色一些的城池。 当年刘馥在扬州主治寿春,一方面是要去除袁术在扬州地带留下的不少残余影响,另一方面,重点就是建设合肥。 合肥原本只是一介小县城,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居于巢湖上方,进退皆有路数,面前就是淝水施水,水路便利不说,骑兵亦能够从合肥以东的起伏较小的地带肆无忌惮的奔驰冲锋。 《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记载庐州一带:府为淮右噤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这些话语清晰的表明了合肥如今的战略地位。 古语兵法向来讲究一个相互呼应。 所谓掎角之势,原本在孙权还未展露野心的时候,合肥可能还没有那么重要。 现如今,拿下了庐江之后,坐拥一州七郡的孙权,再想继续发展,就不得不考虑未来的方向了。 眼下黄盖战死,甘宁程普自从襄阳一战之后便萎靡不振,如今坐镇东吴军阵的,除了大都督周瑜以及江夏太守鲁肃以外,军中可用之人尽是一些美中不足的将领。 譬如朱桓蒋钦以及潘璋这些人,他们的忠心孙权自然不会担心,摘掉了张昭以及以张昭为首的士族集团在帐前的话语权之后,孙权愈发的意识到,他们能力的弱小。 张昭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都不影响张昭在朝之时对于东吴大小事情起到的一锤定音的作用。 无人可用——越是这样,孙权就越是惦记着,何时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期,来让东吴涌现更多地人才,来让之前战败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消弭。 说句难听的,只要合肥还在,广陵、合肥、寿春,这三者任意一者,只要能够跨越东吴沿江的封锁线,登上了江东的土地之后,那便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滞他们的脚步。 建业? 建业在山上,地势颇高的情况下,如果被人切断了增援,那唯有等死一个结果。 而吴郡会稽,虽然距离建业很近,但是这两座城关向来都不经战事,作为后备城防没问题,但若是面临强敌的入侵,很难保证他们能够撑过一个月半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另一个时空,孙权有事没事就带着大军在合肥周边晃悠——他倒不是真的街溜子,谁都不能否定,孙权对于合肥以至于寿春的渴望。 但是问题就是在于,后面有了张辽的镇守以后,就仿佛是产生了什么属性克制一样,孙权顶多在合肥附近…诸如皖城六安等地取得一些阶段性的小胜利——但等到要总攻合肥的时候,无论是老天爷,还是他们自己,都是铆着一股劲,抱着不把自家人白给完不罢休的精神,这合肥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也不知道后面孙权埋在合肥城下的亡魂有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