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之道的真谛-《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郑经开始深入。
为了避免太过于惊世骇俗,他没有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那一套照搬出来,而是稍稍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诸糅真人立即又极为认可地点了点头:“很有道理!”
“但是,想做到这三点其实是极为不易的。
“就以有序二字为例。
“想让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有别于动物,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扰乱整个社会的秩序,就得对人的行为进行教育和规范。
“如此一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极为有必要的,道家的道和德也是极为有必要的,这二者其实并不对立,两家提出这些思想理论的目的,其实就是让整个社会变得有序。”
“非常有理。”
诸糅真人立即又习惯性地捧哏了一句。
但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愣住了。
我这么一附和,那岂不是连我都承认了这家伙的观点:儒道本是一家,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
他确实一下就傻眼了。
但作为儒家出身,中途转投道家,对两家的思想和文化都极为熟悉的他,又不得不承认,抛开某些观点上的不一致,但从立意来说,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其本意就是为了让整个社会变得有序,让人类更富有、更强大,能持续发展。
这根本就没法反驳和否认。
唉,看来那一观点根本就没法辩了啊!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
而郑经却又继续说道:“但是,想让整个社会变得有序,光是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的道德理论来规范人的行为还远远不够,还得加上法家的法治思想。”
这一次,诸糅真人没有捧哏,而是一愣,不解地问道:“为何?”
他确实有所不解。
要知道,从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历史来说,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在春秋时期,是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儒家、道家和墨家。
到战国时期,则又涌现出了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到了秦朝,又独尊法家,焚书坑儒,让法家独大。
但到了汉代,却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就是魏晋到现在,是儒佛道并存,其它没落,包括法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