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允炆挥手让罗显起来,西湖变成这个样子,也不是他的过错。 安全局有监察天下的权利,可没有办法干涉知府施政,而且从某个方面来看,虞谦所为也并不是胡乱作为,大明以农桑为主,人家劝课农桑有啥错? 接过薛夏递过来的急报,朱允炆只看了几眼,脸色就变得阴沉起来。 宁妃有些担忧地看着朱允炆,虽然这几日没人提齐王之事,但藩王造反毕竟是大事件,显然朱允炆也没有忘记此事,有几次夜中醒来,都可以看到朱允炆拿着一张大明舆图,目光所注视的地方,正是长江口。 看朱允炆的神情,似乎事情有些严重。 宁妃上前一步,柔声道:“若前线艰辛,夫君应立即返京。” 朱允炆摇了摇头,有些痛惜,也有些无力,道:“并非齐王之事,而是太医院院使戴原礼走了。” “啊?” 宁妃有些惊讶,快速问道:“不久之前见他身体还算健朗,缘何……” 朱允炆俯瞰西湖,目光中有些伤感。 戴思恭,字原礼,他是丹溪亲传弟子,医术高明,曾用精湛的医术救过朱元璋。 洪武朝时多少太医受难,唯有他安然无恙。 朱允炆欣赏与敬佩这个七十六岁的医者,单论医术,在当下的太医院中,无人出其右。朱允炆记得史书中,戴原礼曾给永乐朱棣看过病,换句话说,他至少还能多活三四年。 但现在,他走了。 安全局的文书写得很详细,甚至还附带了杨士奇的文书,戴原礼的死,并不是“古今”关联阴谋的封口,而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燃尽生机的结果! 他通过国子监医学院看清楚了医学发展的方向,找到了教育学子的康庄大道,他将余生的寿元,都耗费在了《医学初典》、《医学中典》与《医学大典》这三本教材中! 为了医学的未来,戴原礼押上了自己的生命! 朱允炆眼睛有些湿润,仿佛看到了深夜之中,挑灯著作、勘正的老人,他面容枯槁,却神态自然,他手枯如笔,却书写不辍,他咳嗦不止,却顽强坚持。 一笔,一画! 一字,一钱! 无私的如同一片海,包罗尽致,万象自然! 严谨的如同一座山,棱角分明,傲骨天成! 大明朝有的是为国为民的人才,有的是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英雄! “取纸笔。” 朱允炆默然望北,而后挥毫写下: “戴原礼,披太医院,戴医学院,肱骨干臣,丹溪子弟,精研医术数十载。著书《证治类方》、校补《金匾钩玄》、《推求师意》,又作《复庵方书》,可谓大成之才……” “其行医奇效,观症论断,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推测病源,著奇见于理趣之极,观其随病加减之妙,不独药之咸精,是谓大明之神医……” “古稀高龄,许身布道,三尺之台,桃李于堂,呕血《医学》巨典,皓首殚精,终有所成。然生机耗去,撒手远行,留天下扼腕,痛呼天命不予,圣魂长在……” 朱允炆停顿下来,思索片刻,又加了几句:“当誉大明圣医,尊其遗志,葬于国子监太医院,另命匠工雕铸人像,为后来者瞻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