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起凤腾蛟(上)-《黜妖传》
第(2/3)页
聂冲霄终觉古怪,顿了顿才道:“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元始双剑’据传乃是天帝所造的兵者之王,有毁天灭地的绝大威能,只不过一万多年前便已失传,近古以来无人见过双剑真容。
“故老相传,‘元始双剑’本为救世之宝,非到神州存亡的紧要关头,是不会轻易出世的。然而当年妖族侵入中土之时,双剑也未曾现身,于是又有人怀疑双剑救世之说乃是妄言,或许这世间根本就未曾有过这么两把天剑。
“至于‘远古四大神剑’,倒是至今尚存。这四大神剑分属‘地’、‘水’、‘火’、‘风’四性,除了位居第三的火属神兵‘列缺’本为凡质之外,其他三剑分别是由‘神州地精’、‘东海水精’和‘北极风精’凝质而成。而‘列缺’神剑内蕴圣火神雷,灵性之强犹胜于‘南荒火精’凝质而成的奇门法宝‘焱离钩’,堪称无上神品,是故得列名于‘远古四大神剑’。”
聂冲霄一路说来总觉别扭,这些掌故本是真林中的常识,倘若是令狐挚这个无知小儿向他请教,他自然可以师父的身份侃侃而谈,但此刻面对的沈丹羽毕竟已有九十余年的阅历,再这般像教小孩子一样讲述,连他自己都感到难堪。不禁问道:“丹羽,我说的这些你应该知道吧?”
沈丹羽颔首道:“这些我自然知道。只是我听说法宝的灵性与潜质悉决于材质,而那‘列缺’神剑本不过是一块再平常不过的石头,实在不明白为何能有那么大的威能,还请师兄指点。”
聂冲霄理了理思路,说道:“‘列缺’神剑在四大神剑中最为特出。其前身本是南荒万里火泽锢龙岛禁天崖上的一块顽石,后经洪荒火龙垂万载之功锻就灵胚,铸成剑形。其后本教独孤氏秋祖师游历南荒,屠灭洪荒火龙,神剑却坠落悬崖,为江南翁氏先祖翁明生所获。翁明生又以家传炼金秘术耗时百年为其开光砺刃,‘列缺’神剑始告大成。因此上,可以说‘列缺’神剑是洪荒火龙与翁明生合力铸就的,当然其间的难易之别自不可以道里计。”
沈丹羽认真倾听,不时微笑,最后轻声叹道:“‘列缺’之成如此艰难,却只能在四剑中屈居第三,终究还是逊于天生地长的‘地’、‘水’双剑,可见纵然极尽物功与人力,也仍旧胜不过天道。”
聂冲霄摇手笑道:“此言差矣。世人只道四大神剑的排名次序便是依其灵性强弱而判,其实不然。须知四大神剑神性煌煌,灵力均在伯仲之间,实在难分高下。而‘地水火风’却是佛门所称之‘四大’,万事万物莫不由此四者衍化而成;正巧四剑属性又与‘四大’一一对应,以‘地水火风’为序正合其宜。
“最初将四剑并称之人正是五千多年前的释家高手空海大师,其时他出任梵天寺住持未久,受邀赴玄都山参加百年一度的‘朝元法会’,在讲经弘法之时,遭到自号‘庚辛居士’的乾元谷少谷主金檀舆发问辩难。空海禅师当日所讲不过是‘四大皆空,万象随缘’的佛家常谈,但他智湛灵珠,舌灿莲花,接连三次将金檀舆问倒,触机而发的剑道妙悟更是折服了与会众人。其后数日,法会纲目也以辩研剑道为主,是故此次法会又被称为‘玄都论剑’。”
沈丹羽犹有余慨,说道:“‘地’、‘水’、‘风’三剑均系天生地长,神性雄沛不足为怪,只是那火剑‘列缺’分明是洪荒火龙锻炼,翁明生开化,竟能与三大神剑互争短长,也真是个异数了。”
聂冲霄道:“世传太古之时,天帝传人在锢龙岛火云洞周遭布下‘八极锁魔法阵’,用以囚禁洪荒火龙,使之不能为恶。洪荒火龙为求脱困,倾尽毕生心血炼化崖畔顽石长达万年之久,终于将其炼成‘列缺’神剑。不过火龙此举实是逆天之行,必惹杀劫。当年秋祖师行至锢龙岛,适逢‘列缺’初成,天地变色,这才赶过去一探究竟,由此而与洪荒火龙苦战七日,终成屠龙壮举。”
沈丹羽道:“我记得当年在嘉文馆时曾听苑老夫子说过,江南翁氏原本精修金属道法,尤其擅长锻造稀世神兵。所以翁明生后来贪天之功,将‘列缺’神剑说成是自己所炼法宝,才会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
聂冲霄叹道:“翁明生本人确是一位铸剑高手,秋祖师早年所用的一柄‘紫薇’剑便是翁明生所赠的。岂料人心难测,此二人最终反目成仇,委实可叹。”
沈丹羽道:“我听说翁明生死后,他的至交好友、时任玄都山掌教沈云栖为其选立子嗣,随便教了些不入流的木属道法,使得江南翁氏日渐平庸,再未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不过翁氏铸剑秘法却传承了下来,数千年来江南翁氏便是以此起家,成为名门望族。只可惜上个月翁行云父子一死,这门秘法便也失传了。”
聂冲霄听沈丹羽说到“沈云栖”三字时,心中不由一凛,秦昼轩当日所说的那番话又在耳畔响起:“沈丹羽的先祖便是六千多年前名噪一时的沈仲翔。……沈云栖原名‘沈伯飞’,出家后才改的名字。他一生无儿无女,终老玄都山上,他弟弟沈仲翔的后人也就是他的后人了。”
但此刻沈丹羽随口说来,毫无异状,聂冲霄精于观人,见他浑无矫饰之色,这才确信他并不知情,不免又有些莫名的感喟,遂借机轻叹一声。
沈丹羽顿了顿,又道:“聂师兄,小弟听说江南翁氏所造的剑器别具一格,虽然看似平常,却潜质无穷,使用者修为越高,则其所发挥的威力就越大。而且每柄剑器上均标有翁氏独门家徽‘三足金乌’,此徽系以‘金乌印章’灵质浸润而成,并非一般的刻痕或染迹,旁人万万仿冒不来。小弟对此深感怀疑,正要请问聂师兄,是否确有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