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了这些,一团莜麦面在主妇们的手里。 变幻出不同的精致造型。 从莜麦鱼鱼到莜麦海鲜。 外型变换的同时。 滋味依旧。 “家常食物,如同曾经熟悉的乡音。” “让年幼的一代既兴奋又陌生。” 常虹小一家的晚饭因为有着归家的儿女显得格外的温馨。 食物增多的同时,气氛也变得温馨起来。 看到这里,胡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 论装修,家里的装修没话说。 都是请设计师特意设计的。 家具也都是顶级的设计师品牌。 更别提冰箱里面。 购买的各种昂贵的食材。 通常一两样食材的价格。 就可以做好几桌常虹家里面的饭菜。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这么多精致昂贵的东西。 堆积起来的家却显得十分的冰冷。 家里冰冷,人也冰冷。 胡妈看着一旁的胡萧。 突然发现胡萧好像有那么一丝不一样了。 眼神也没有那么有攻击性了。 这个发现让胡妈顿时欣喜了起来。 但还是默不作声的继续看着电视。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平凡的谷物不仅能给人带来温饱。” “更参与的特地时刻的庆典之中。” “广栖三江的侗寨里,新近收获的糯米。” “外公外婆反复舂捣。” “做成年糕,当地人叫粑粑。” “邻村的奶奶家,油茶已经打了好几轮。” “今天是两个家庭共同的大日子。” “一碗油茶,米食打底。” “葱姜茶叶水冲泡,辛辣提神。” “要为接下来的忙碌做好准备。” 颇具民族特色的小山村里。 杨玉清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 亲家从早上开始做年糕。 而她则是泡油茶。 种种的忙碌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 等到一碗油茶入肚,杨玉清也是起身来到楼上。 从一旁的儿媳妇手中,接过婴儿。 前几天自己的儿媳妇刚刚生产,杨玉清也是成功晋级成了祖母。 按照侗族的习惯,要为新出生的婴儿举办隆重的“三朝酒”。 宴席持续三天三夜。 其他的都可以由亲友们帮忙。 唯独一种食物,需要杨玉清亲力亲为。 来到一个小房间,杨玉清搬出一个半人高的坛子。 坛子打开,里面是一只造型奇特的鸭子。 表面被涂上许多种佐料。 用来进行腌制。 对于侗族人来说,只要有一个坛子。 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进行腌制。 这种味道被她们叫做酸。 在侗族的食谱里,一切食物都可以酸。 除了酸鸭、还有酸菜,酸鱼等等。 “新鲜的稻田鱼用盐腌制。” “潮湿的天气里,火塘上方的热力能够加速熏干鱼肉。” “糯米饭促成发酵,水解转化的乳酸带来特殊的风味。” “在华国两千年前的典籍中,已经能隐约的找到这种食物的身影。” 奶奶家这边忙的热火朝天。 外婆那边也已经出发了。 对于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所有人都显得很慎重。 杨玉清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亲家。 为此她拿出来了一只坛藏五年的酸鸭子。 时间赋予鸭肉暗红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 接触新鲜空气任能唤醒油润的脂肪。 表面的细密的肉质,哪怕是过了五年也是让人看的胃口大开。 金黄的油脂和暗红的鸭肉相间在一起。 更别提那种独特的腌制方法。 使得整只鸭子的风味更显得神秘且特殊。 亲友们在外忙碌着,杨玉清却悄悄的来到了房间。 取下额头上的白色发带,换上深色的发带。 这是侗族中晋级祖母才能够有的待遇。 前来吃席的人家,带上的贺礼是糍粑和酸鸭子。 收下一半,返还同样的分量,是侗族人家中的礼尚往来。 外公和外孙女的第一次见面,开启丰盛的序曲。 丰盛的食物,向亲友们正式宣告新生命的到来。 压轴出场的酸鸭子关系到整个庆典的成功。 鸭肉韧性十足,不干不柴。 带来劲道口感的同时,醇厚鲜香的气息更是令人愉悦。 “食物带来的共同体验,让族人间的联系。” “得以反复确认和一再巩固。” “甚至为族群存续植入顽强的基因。” “三朝酒曲终人散。” “按照侗族习惯,杨玉清要把酸鸭子的制作方法传给儿媳。” 暗黄灯光下的杨玉清正在手把手的教导着儿媳。 这种代代的传承,在温暖的火塘旁显得即平常又特殊。 “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存食物。” “西南山区的人们却意外收获了美味。” “这是发酵带来的惊喜,随着儿孙的繁衍。” “这种传统得以延续。” 电视机里面弥漫着一种开心的氛围。 电视外的胡萧家却显得很平淡。 胡妈知道像杨玉清这种开心的情绪,自己或许一辈子都有可能体会不到。 家庭的和谐在于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和谐。 自己虽然有心和女儿合好,但是胡萧......嗯?! 胡萧刚刚是在擦眼泪吗? 陷入思考中的胡妈突然看见了胡萧眼角的一丝湿润。 虽然很快就被胡萧擦掉了。 但是胡妈很肯定,刚才胡萧擦掉的就是眼泪! 这让胡妈万分惊讶。 胡萧这是....被感动了? 还是打哈欠出来的? 胡妈突然想到了什么。 笑呵呵的说道。 “这个真没意思,我还是关了吧。” 原本以为,胡萧会反对。 可是没想到胡萧点了点头。 “正好,我可以去书房处理我自己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