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杭州城东北临平山。 秦烈驻军之所,七万六千人马,沿临平湖一线,至临平山首尾相顾,连营足有数里。 秦烈的中军大帐,就设立在临平山西山涧,作为一座孤山,临平山虽然没有奇峰异石,但却是一座名山,从前唐至大宋开朝以来。 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诗人吴景奎曾赋诗:“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临平山下则是一眼望不到的临平湖,整个湖面东西纵横数十里,当真是烟波浩渺,舟楫往来不绝,乃是杭州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秦烈率军刚在临平山扎下营寨,横江左营的水师兵马,在攻下余杭县后,第一时间从水路进入临平湖。 杭州城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各营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尽数到位参加。 水师左营的团练使李俊、张顺、李立、张横、童威、童猛、王定六七人皆到会。 水师右营的团练使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穆春所部,因为驻扎在润州水域,协助吴用、晁盖率领的梁山营,两万人马驻防江宁府。 秦烈的中军大帐不是帐篷,而是临平山上的安隐寺,这是一座唐代的古寺。 不过现在这里却成了秦烈的中军驻地,寺庙偏厅大堂上,秦烈端坐主位,左右依次是林冲、秦明等数十员将领。 “刚刚接到消息,叛军江南东路的主力,已经驰援杭州而来,带兵之人,正是逆贼方腊侄子方杰,援军兵力足有五万人马。” “预计这股援军最多十日,便可抵达杭州城。” 会议刚开始,秦烈便把刚刚从江宁府送来的军报,向一众将领进行了通报。 “根据我军掌握的情况,杭州城内的叛军尚有四万人马,目前我军兵力虽然是两倍与敌,但攻城仍然不足。” “所以究竟该如何攻取杭州城,或者说如何在叛军援军抵达前,拿下杭州城。” “诸位兄弟,不妨各抒己见,正所谓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嘛。” 秦烈话语落下,众将沉吟之下,豹子头林冲率先道:“杭州南面水道交错,大江湖泊相连,唯有这东、北两面城墙可以展开兵马,虽然兵力是集中了,但守军的兵力同样也得以集中。” “若是强攻,伤亡必然惨重,卑职以为,还是得引诱叛军出城一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