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张良:阿信,好久不见-《覆秦从计划开始》


    第(1/3)页

    决议会的成立,标志着大秦从帝王专制,迈入议会制的新篇章。

    而决议会的成员,也是每五年换一届。

    任期满之后,需要重新举荐。

    朝臣举荐的名额,占有重要席位,足有六个。

    意识到这一点的所有朝臣,都忍不住兴奋。

    就在咸阳刚刚成立决议会的同时,韩信奉赵昆之令,已经来到了会稽郡。

    因为此前章邯的举动,让赵昆对南越的局势,有点麻不准,所以调动军队过来以防万一。

    但现在要新建广南城,韩信的任务发生了改变。

    也就是作为先行者,为建设广南城做好准备,从会稽郡转移到长沙郡。

    广南城,地处闽中与长沙郡交接的广宁,长沙郡的郡守,负责协助韩信。

    韩信拿到虎符之后,便马不停蹄到长沙郡调兵。

    三万大军一刻都不停歇,赶赴广宁,也就是广南城的原址。

    到了广宁之后,韩信显得有些失望。

    原本以为,能够被赵昆选作建城地址的地方,起码应该比较繁华才是。

    但是,来到广宁之后,韩信只看到一望无际的丘陵,荒地,以及不知道绵延多少里茂密森林。

    这种鬼地方,完全就是罕无人烟!

    一边伐木铺路,一边行军。

    大军行进将近一个月,才在森林之中勉强开辟出一条通往广南新城的道路。

    所幸即将入冬,天气转凉,此处的蚊虫鼠蚁并不算猖獗,而且没有什么瘴气。

    否则,光是开辟这一条路,三万人就不知道要减员多少。

    随后,韩信跑到长沙郡,挥舞着银行汇票,和郡守买来十万劳役。

    大秦劳役并未取消。

    只不过在长沙郡这种地方,如果不是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征调,平时服劳役基本上也就是搞一搞郡城基建。

    韩信的要求,自然是得到了长沙郡守周庚的大力支持。

    能够坐到郡守那个位置,自然眼光不俗。

    虽然不知道日后建城的广南城,是否归属于长沙郡管辖。

    但是,只要那座雄城建立起来,长沙郡绝对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周庚不指望长沙郡能够达到关中那种程度,但只要不是维持现状就可以了。

    没办法,作为楚国故地,之前长沙郡在大秦,几乎像是一个后娘养的。

    反正脏活儿累活儿,一样都跑不掉。

    可是好处,一样都占不到。

    别说韩信还给钱,哪怕是不给钱,周庚也愿意全力配合!

    即将入冬的季节,本便是农闲。

    郡守周庚一声令下,调集了足足十多万劳役。

    一群人涌入之前很少踏足的闽中。

    不出半月,闽中四周就被开垦出将近百里的平整土地。

    韩信还规划了数十条水泥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

    明年春节之后,广南城就会开始动工。

    此时,长沙郡中,樊会的建筑行已经开始招收工人。

    就在大建设活动热火朝天的时候,郡守周庚急匆匆的跑来找韩信,说是粮食不够了!

    将近二十万人,人吃马嚼,每日花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尤其是背后有银行兜底,韩信在这方面极为大方。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韩信还不以为意。

    但随着周庚的讲解,韩信的脸色不由得凝重起来以往,大秦征调民夫,就没有管饭的说法。

    不过,如今随着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人也变得精贵起来。

    在关中,已经走了出钱雇人代为服役的做法。

    这种情况,秦律压根没有限制。

    毕竟,大家以前都是苦哈哈,谁能雇得起谁啊。

    现在就不一样了,兜里有俩子儿的,基本上都读过书。

    他们自然算得明白,去服役的时间成本值不值当。

    哪怕是花钱雇人,自己也是赚的,何乐而不为。

    有些人,干脆就交钱冲抵服役,这在法律上也是被允许的。

    时间长了,关中民夫越来越不够用。

    以至于,服役的条件不断提高。

    去服役,不需要自备粮食,官府管饭,拳头大的白面馒头,菜蔬油水管够。

    放在以前,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即便这样,关中民役还是紧缺。

    有需要时,还会跟外郡借调民夫。

    这下,外郡也没有办法了,只能把这些条件加上。

    有了银行之后,即便是长沙郡这样的偏远之地,财政也极为宽松。

    韩信借调民夫,更是明码标价的给钱。

    但是,此时他们面临的问题,却不是缺钱。

    而是,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前段时间受到关中粮价的影响,长沙郡粮商们也开始降价收粮,百姓们不愿意出售粮食。

    另一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赵昆在有意识地将地方上的经济管控权进行限制,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地方官府绝对不能强制干涉物价。

    在这种形势下,即便身为长沙郡守的周庚,也没有那个胆子,去以之前的粮价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

    哪怕明知道这对百姓有好处,他也不敢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