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皇行宫,书房。 刚下朝没多久,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乎,朝臣们就又被嬴政召到了书房。 冯去疾,蒙毅,郑国,还有闲赋在家的李斯,尽皆入座。 嬴政扫了他们一眼,随即拿出赵昆的小册子递给冯去疾:“这个你们轮流看一下,看完了咱们再商议可不可行!” “陛下,敢问这是.....” 冯去疾接过小册子,面露迟疑。 “先看吧!” 嬴政挥了挥手,然后朝赵高吩咐道;“给诸位大臣掌灯,上茶。” 听到这话,众人面面相觑。冯去疾也没继续追问,对于纸制书册,他倒不陌生,所以直接翻开了小册子。 第一眼看到小册子里面的内容时,冯去疾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可随着他越往下看,脸上的表情变化就越大。 “边军屯田,分三成守土,七成屯田,以每月为一次轮换,既能保证军队充分训练,又可自行解决大部分粮草问题。” “内陆守城军,两成守土,八成屯田,以月为轮换周期,士兵既能训练,又能自行解决粮草。” “民屯田,以官府将零散百姓遣往荒凉之地,提供耕牛,粮种,但凡屯民自行开垦土地,皆登记造册,归屯民所有,且每年只需交一两成赋税即可。” 冯去疾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念了出来。 周围的人都仔细聆听。 军屯田? 民屯田? 能坐在嬴政书房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刚听了个大概,就知道这办法可行。 如今大秦国库空虚,就是被边防军拖累的。 大秦边防军百万,每年从国库运走的粮草,不计其数。 就连岭南的驻军,都在国库讨粮讨钱。 如果真的可以推行军屯田,那么边防驻军将不会给大秦带来那么重的负担。 只要再修养个三五年,大秦肯定比任何时候都强盛。 沉吟半响,冯去疾激动无比的说道:“陛下!这是谋国之策啊!” “冯右相此言有理,这办法确实可行......” 李斯点头附和,并补充道:“北疆有三十万边军,如今匈奴没时间南下,用十万守土,二十万屯田,绝对可以!” “不错!” 蒙毅连忙点头:“岭南五十万秦军也可以效仿此法......” “而且,陛下还可以将一部分百姓迁徙到河套地区,那里土地肥沃,只要颁布此法,相信会有很多百姓愿意去开垦荒地!” 说完,又看向郑国:“老令卿觉得如何?” “善!” 郑国捋了捋胡须笑道。 见众人都认可此法,嬴政脸上也满是笑意。 同时心中盘算着自己这卧底没白当,总算从那小子脑袋里掏出点干货来了。 “朕也觉得此法可行。” 嬴政点了点头,旋即大手一挥,命令道:“来人,立刻抄录此法,送往辽东,九原,还有陇西,岭南等地,让他们趁着春耕之际,推行屯田之法!” “陛下圣明!” 冯去疾闻言,立刻拱手高呼。 其余人等,纷纷附和。 从研究是否能推行屯田之法,到下令实施,总共也不超过一盏茶时间。 等冯去疾和李斯一同离开书房的时候,两人互相对视,皆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惶恐’一词。 不用猜他们也知道,此法肯定是赵昆弄出来的。 除了赵昆,他们猜不到有谁能在短时间内,想出此等谋国之策。 很明显,赵昆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 大秦就他们两位丞相,如今成了摆设,这不得不让他们惶恐。 在始皇帝身边做官,倘若你没了用武之地,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告老还乡。 当初的王绾,就是这样被他们挤走的。 想到这,冯去疾不由眉头紧锁,朝李斯压低声音道:“李左相,此事该如何是好?” “晚点来我府邸,咱们再从长计议!” 李斯看了看四周,轻声说道。 “如此甚好。” “这里人多眼杂,咱们不易同行,我先走了。” 说完,李斯便匆匆离开了行宫。 冯去疾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半响,才无奈的暗叹道:“长公子啊长公子,你若不犯糊涂,怎会被他人近水楼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