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十余万的西凉叛军和异族人也还没有消化完毕。 这个时候贸然开战。 曹操承受不起。 杨锋同样承受不起。 除非杨锋把留守并州的部队也调过来参战。 可是那样的话。 客居冀州的袁绍一定会怂恿冀州牧韩馥出兵并州。 要知道杨锋和袁绍之间的关系可是并不和谐的。 更不要忘记跟杨锋不和谐的不仅仅只是袁绍。 割据辽西的公孙瓒比袁绍还痛恨杨锋! 他要是趁着并州兵力空虚突袭并州的话。 杨锋的后方大本营可就危险了! 所以杨锋和曹操两人各退一步便是最好的结果。 况且从道义上来讲。 阻拦他人为父报仇本来就站不住脚。 曹操通过这封书信把自己描绘成了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杨锋的确也没有正当的理由再去阻拦他了。 所以杨锋对这个结局并不是很满意。 但目前也只能这样了。 相比杨锋这边的差强人意。 陶谦可就不同了。 看着曹操写来的书信高兴地直蹦高! “看看!你们看看!谁说世上没有仁义之人?恒公便是这样的少年英雄!他只是一封书信就让曹操退去了十万大军,力保我徐州安然无恙!” 陶谦把书信拿在手中。 激动地都开始直打哆嗦了。 在他的眼里。 杨锋写给曹操的那封信价值万金啊! 不但挽救了徐州三十余万军民免于战火的荼毒。 更是直接救了他小儿子一条命! 高兴过后。 陶谦兴奋地对身边的说道:“快!再准备一份厚礼,当做老夫送给恒公几位夫人的贺礼!快去准备!越贵重越好!” 多少钱都买不回陶应的小命。 得知儿子正在安全回来的路上。 多花点钱准备一份贺礼又算的了什么? 这笔钱花的值! 若说徐州的地面上有谁对曹操退军这件事不满意的。 恐怕只有刘备了。 他本来想借着曹操对徐州动兵这件事赢得陶谦的好感。 进而在徐州站稳脚跟。 然后取代陶谦成为徐州新主。 可就是杨锋那一封信。 搞的他是鸡飞蛋打! 损失了两千多兵马不说。 人家陶谦根本就不记他的人情! 吃力不讨好。 便是此刻的刘备最真实的写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