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经筵-《明国万历》


    第(3/3)页

    本来准备回乾清宫,想了想宫里人多,说不定传到太后耳里,于是去了会极门大殿。

    招来冯保,告诉他,“太后发银想要修庙,着工部办理。

    “圣母出银多少?”

    “几千两吧。”朱翊钧含糊其辞。

    几千两能修什么庙,冯保听后,老脸都揪了起来。不过这不是需要他操心的事,去了司礼监拟旨盖印。

    工部接到旨意,大惊。

    遂问太监,前不久圣母出钱五万两在涿州修建胡良河以及北关外桥梁,工部还补填了两万余两。

    如今,怎么又还要修庙,且只给两千两银子?这如何办得到?

    太监说,“圣母就是这么说的,难道你们工部要抗懿旨?”工部官员这才不敢继续追问。

    但是只几千两,工部如今也没钱,如何能办到太后要求的事情,只能面圣,请皇帝圣裁。

    工部尚书请朱翊钧劝太后,并说道,“国家开支自有定额,如何能随意轻动?此端一开,渐不可长,请皇上劝回成命。”

    “太后礼佛,本是好事,尔等如何敢否之。”

    朱翊钧大怒。

    工部尚书不敢在劝,回去后唉声叹气,最后实在无法,找到了张居正,请张居正出面劝谏皇帝。

    很快,这事传遍了朝堂。

    皇帝毕竟年幼,信服生母,可是朝堂大事岂是儿戏!言官如何会惧太后,不日就开始上疏谏言。

    朱翊钧大怒。

    “母后礼佛修德,本是善事,大臣如何不能体恤圣母,反而要惊扰圣母!

    别说母后要修一座庙,就是十座庙,朕作为儿子也要尽孝。”

    “这如何是尽孝?”言官反对。

    “这怎么不是尽孝?”

    “道理不辨不明,三日后开经筵,着勋贵,内阁,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等侍班,翰林院,春坊官,以及国子监祭酒全部来议,朕为母后修庙,是否为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