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节 台北(三)-《旅明》
第(2/3)页
前文说过,穿越众既然从大明无限制吸纳人口,那么自然就会出现很多举族迁移的移民。
这其中的宗族势力,毫无疑问对穿贵们的事业是有威胁的,至少早期就是如此。所以穿越众对这些和跑来抢权利的族长耆老少爷毫不客气,一律统统发配来台北讨生活。
不过和吴三爷同理,这些人来到台北后,其实没有遭受什么不公——本地的疟疾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就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事实上除了不能离开此地,外加信息是单方面输入之外,在这边过日子的明人,他们和在台南的人区别并不大。
这边同样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样有能了解天下事的报纸,同样有工作可做。这些被变相发配的人,之前可都是明国地主阶层的精英份子,他们即不缺文化也普遍不缺钱,所以只要愿意参加磺港镇建设的,总归日子是能过得下去。
而且伴随着磺港镇的成型,他们中有很多人也在这里置办了产业,算是另类的安家开枝散叶了。
唯一的问题,是死亡率太高。
磺港镇是从一处海滨木栈桥发展起来的。在开拓初期,可怕的疟疾和各种由蚊虫传播的疾病是不能避免的。
囿于这边严苛的自然环境,初期来到这里的大部分移民,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有不少人死亡。隐藏在磺港镇高速扩张背后的,是一个出现在穿越众办公桌面上的,令人惊诧的移民“更新换代”数据。
好在不管这里死多少人,之后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各路人马被补充过来,吴三爷和他的几个小弟就是其中一份子。
初到贵地的三爷,心情是晦暗的。看将军府这无法无天的做派,自个这次又被充军流放,怕不是要先打个一百几十棍的杀威棒醒醒酒?
结果当这边的政府文员看完三爷的档案后,发现他不但能算数,而且能在风波诡异的私枭盐港扎住多年盘子不倒,这正是磺港眼下最急缺的,具有特殊“管理经验”的人才啊!
于是三爷这个流放犯下船伊始就又匆匆上岗了——二建总公司阳明山公路段总监理助理。
具体来说,三爷和几个小弟,变成了公路段最前沿工段的监工,拿枪带刀带皮鞭的那种万恶监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