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春风得意马蹄疾-《贞观三百年》


    第(2/3)页

    以往的“媒人”逐渐衰退,被拆解成了多个职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这个“见证人”。

    总之就是在地方上,能够被人认可,或者直接就是带有官方背景的。

    这“见证人”,最终要在聘礼和嫁妆的清单上盖章,不但要盖章,还要签字。

    倘若一帆风顺,还则罢了,倘若遇上了离婚官司,又是两大豪门之间,那就是麻烦重重。

    各地“见证人”死得惨烈,往往都是因为成了豪门男女之间的“见证人”。

    不过后来逐渐发展,就形成了地方衙门的户籍管理办公室和乡村组织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证婚人”制度。

    算是正式化、制度化、官方化。

    豪门冲突,也不敢拿体制开玩笑,这时候再死“见证人”,那就是攻击“证婚人”制度,就是攻击皇唐天朝的法律,是对皇唐天朝朝廷的挑衅。

    对地方上的自由选人来说,没有比跟豪门较劲更容易扬名的了。

    皇唐天朝的中央核心区,诸多小报都是以流传豪门秘辛为乐事,销量可观不说,还往往都是真相。

    究其原因,是这种小报,往往在中央进奏院中,也有中央选人在支持。

    豪门为了掩盖丑闻,哪怕是饮食男女的那点事儿,也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要是折算成现金,那三五万不少,“甫里先生”的嫖资……也不多。

    倘若不折算成现金,换成官场上的利益交换,甚至是生意场上的利益交换,那也相当可观。

    在贞观三百零一年的唐朝,越是发达地区,结婚越是极为重大的决定,因为一旦娶妻没有娶贤,或者女子嫁错郎,那损失可能不是一星半点。

    边疆区、羁縻区再怎么相对自治,对上了台面的地头蛇来说,那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所以,类似王角这种“暴发户”,才是那些落魄贵族或者官场老油条家族尤为喜欢的。

    因为屁也不懂,甚至还会为了面子而“忍气吞声”,这便宜,占了也就是占了。

    这光景,王角按照钱老汉的吩咐,是要骑马去迎亲的。

    正常迎亲,要带三牲、大雁、大鹅,数量上,父母健在,那就大雁或者大鹅一双或者两双。

    但王角就是个贞观朝的“孤儿”,那么按照传统,带一只即可。

    路边的看客,只要看到这个,便知道新郎官是个不容易的人。

    一路上,骑着马的王角还有点恍恍惚惚,在马背上摇来晃去,一个劲地傻乐,周围的鞭炮声、欢笑声、起哄声,都让他乐在其中。

    这穿越前要像这样游街结婚,那是真的不容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