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局 (六 下)-《指南录》


    第(2/3)页

    “不急,咱们先把下一步部署完!”文天祥笑着拍了拍曾寰的肩膀,内心深处,他和曾寰一样兴奋。谈笑间破贼,那是千古明将身上才有的风度,他自认不是,甚至连名将的项背都望不到。但比古今名将多出来的优势,就是文忠记忆中那些经典战例。还要他自己关于火器时代战争与冷兵器时代战争异同的思考。

    破虏军是第一支将火器成建制搬上战场的部队,所以,注定它的做战方式与以往不同。根据自身特长和缺点制订附和自身能力的战斗目标,这才是最切实的。至于那些羽扇纶巾的风雅,还是留给后人去发挥想象力吧。

    文天祥将手扶在地图上,仔细考虑起下一步的动作。泉州会战的第一个目标,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第二阶段目标,还需要多作些努力。

    手中没有可以瞬间传声万里的工具,部队一旦调动,则短时间内无法控制形势的走向。所以,每一步的考虑必须更周全,不但考虑到自己,而且要考虑到敌方。

    左翼军已经被打成了残废,蒲氏兄弟智谋再高,手中无可用之兵,也折腾不出什么危险动作来。倒是南方的索都,当许夫人主动放开一段九龙江防线后,他反而停住了脚步,一心一意在漳州和潮州一带剿起匪来。

    莫非他先知先觉,知道破虏军大举南下,是为了他?文天祥谨慎地想,摇摇头,否决了这种可能。破虏军刚刚开始在泉州附近发动攻势,索都肯定连泉州蒲家的求援信还没收到。可如果他收到求援信,也不肯冲进破虏军的陷阱呢?

    文天祥的两道剑眉,皱在一起,如同墨一样浓。此时此刻,可能不但要用诡计,有些战场外的东西,需要发挥其作用了。破虏军的优势,就是比这个时代其他军队,多了很多军事层面外的优势,比如宣传,比如民心。

    参谋们的议论声渐渐变小,他们也开始筹划,如何让这场战斗的结局更完美。但每个人都知道,调动自己的军队容易,让对手按你的设计方案配合,千难万难。

    曾寰红着脸,在地图上把代表破虏军的几面小旗子向前推了推。泉州城外的局势登时一亮,文天祥冲着曾寰赞赏地笑了笑,随即开始布置:“传令各标,推进到预计目标后,立刻原地修整。切断周围州县去泉州的粮道,围而不攻。如果蒲家军队出城反击,坚决彻底的消灭,一个也别放回去。同时,曾寰,你以我的名义给蒲寿庚写封劝降信,找俘虏带给他。告诉他如果献城投降,我可以保证泉州除了他们蒲氏兄弟之外所有军民的生命。如果他想走也可以,封好库府,留下粮食财物,十日之内撤离。十日之后,如果他不降,不走,破虏军将直接杀进城去,到时候,参与过屠杀大宋皇族的人,和所有蒲姓的人,我都会送往崖山,由皇上亲自审理!”

    “是!”曾寰一挺身,大声回答。心中涌起一股为知己者谋,此生无撼的感动。暂缓攻势,围而不取,是他刚刚想到的一条毒计。而文天祥在他提出来后,立刻完全采纳,并且着手补充了其中的不足。当初蒲氏兄弟杀赵姓三千余人向蒙古人邀功,如同把他们送往崖山,这笔帐,行朝一定会仔仔细细跟他算。所以,蒲家兄弟肯定不会投降。而对城里的商人来说,只要能保住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把谁牺牲掉,大伙并不十分在乎。上次,他们牺牲了三千赵宋皇族,这次,不肯投降的蒲家兄弟,难免不成为城中各商会共同的敌人。

    “白旭,你带我的令箭,去杨晓荣将军那里,对第五标通令嘉奖。说全体福州父老,都为他们的战绩感到震惊。此战后,我会亲自去给第五标的兄弟敬酒。完颜靖远,你乘快马,给陈复宋将军送信,告诉他水上行动可以开始,请方家执行和我们之间的约定…….”文天祥想了想,又下达了几条命令。反正过来的新附军这次在侧翼打得不错,所以要加倍鼓励。当士兵们知道了身上的责任与荣誉后,将领们想带,也未必能带得走。

    自信的声音在军帐里回荡,一切任务仿佛背熟了般,从文天祥口里井井有条的安排出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他已经与目前的身份融和在一起。不再是那个光会疾呼奔走的书生,而是慢慢变成了一名合格的武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