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别紧张-《全科医师》


    第(2/3)页

    他想过很多法子,到京城进修,到沪市学习,还出国做过访问学者,但是,收效甚微。

    胰腺癌,最难的是有广泛粘连的胰头癌。

    翁庆生领导的胰腺外科,一直想进入第一序列,但是,一直在一线胰腺外科外徘徊。

    有很多次,他们做不了的手术,最后在沪市、京城的医院拿下来了。

    他们也冒险过,可是,最后都以悲剧结束。

    有两次,最后还是请日籍教授滕策救火,用了一大笔钱。

    翁庆生明白,这个瓶颈,纯粹靠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遇到某个机缘,他听说武宣医院有个医生,就是和刘牧樵搭台做了一次手术,突然成了胰腺外科大师。

    翁庆生把希望寄托在刘牧樵身上。

    他意识到,他的水平,离质变不远了,只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不能突破这个瓶颈,那么,也许,这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二流医生。

    他通过龙教授,找到了刘牧樵,并且一听,刘牧樵就在津城,兴奋得不得了。

    这是一个预兆,一个好的预兆啊。

    他赶紧打电话给刘牧樵,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刘牧樵说,现在就有空啊,这两天都有空。

    翁庆生差点尖叫。

    好兆头啊!

    怎么会这么巧呢?

    昨夜连夜,他带领科室人员做好了准备。

    谈话,签字,禁食,提前查房,预约那间百级的带录像和直播的手术室,这一切准备都做好了。

    今天,上午九点开始手术。

    九点开始。要求全科室的人员在九点前查完房,修改了医嘱,然后安心去看手术。

    翁庆生主任亲自上场,他做一助。

    刘牧樵八点半就到了。

    他得看病人,还要看病人的资料,关键是,他还要和助手沟通。

    和助手沟通很重要。

    上台以后,主刀、助手、麻醉师、器械师,包括巡回护士,就是一个团队。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各自完成什么任务,都必须心中有数。

    这种临时搭建的团队,这种沟通显得更加重要,其中,最关键的人是主刀和一助之间的沟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