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增兵-下-《大时代的中华梦》
第(1/3)页
打算从庆州向大丘、尚州方向移动,进攻大田(大德),掌握铁路之后威胁复兴军汉城方面的何海清兵团后路,缓解汉城的危局。
而在咸兴方向,日军从出云港出发,向咸兴方向增兵四个师团,其目的除了阻挡复兴军在咸兴方向的攻势,还要向咸兴方向发起反攻。
在失去华夏海军的压制之后,日军甚至不需要出动海军掌握制海权,运力庞大的英美法俄荷等国的远东商船运输船都可以为日军提供运输服务。
日军的局势看似危如累卵,实际上只要日军从庆州出发前往大田,汉城的防备压力就会少上许多,在咸兴方向获得四个师团的增援之后,甚至可以转守为攻,向清津地区发起进攻。
要知道日军对于当初华夏割走清津地区极为不解,但是当华夏宣布在茅山建立一个中型军工企业园区之后,日军一番间谍探查才明白原来在茂山郡地区有着储量丰富且品位极高的铁矿石。
为此复兴军还修建了清津—茂山—海参崴的短程铁路,目的就是为海参崴周边提供后勤补给。
日军对此早已眼馋不已,华夏在1908年和德国达成了更深层次的外贸协定,华夏十一亿八千万的财政收入其中有一亿两千万就是出售半成品的矿产资源获得。
要知道在华夏建国之后,德国就多次寻求和华夏达成矿石资源方面的贸易合作,只是被华夏外交部一直以开采问题拖延。
一直到1908年年初,华夏方面完成了工厂的建设才和德国达成矿石贸易协定。
苏拉维西省的镍,华南和西南地区的钨、锰等矿产资源经过工厂的冶炼,在加工成德国需要的合金钢之后才会售卖给德国,其中的利益最少是翻了四倍。
这还是华夏因为需要德国提供的技术和购买设备,双方进行联合开发给予的优惠价格。这样一来不仅华夏的重工业得到了急需的技术和设备,扩大的华夏的重工业规模,在外贸上也一改之前的生丝、茶叶、樟脑、瓷器、工艺品为主导的情况。
这些稀缺资源德国的产量可不高,遍观世界可以获得的地方也就华夏最为容易,华夏也有这个实力开发这些资源。比起一船船未经冶炼的原矿石运到德国,德国更愿意支持在华夏进行冶炼,然后运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