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终于无缘》


    第(2/3)页

    “那今天晚上就开始好吗?”方女士征求冰的意见。

    “可以。”冰希望她们就此能离开了。

    自始至终冰都没有请她们进屋坐坐,她不想跟她们套什么近乎,也不喜欢有人窥视她的生活,更不指望做她们长期的邻居,所以,冰只希望她们能快些离开而不会过分打搅自己。冰害怕有人窥视自己的生活,她为自己竖起一道道坚固的城墙,防止外敌入侵。她不给别人任何的机会,好让自己在受伤以后能够安详地躲在城堡内舔着自己的伤口,等待元气一点点恢复。可惜愚蠢的鱼已经把冰的情况透露给毫不相干的外人,不然,她们无从了解冰的一丝一毫。

    两个女人终于谢长道短地各自回家去了,冰认为她们好虚伪,不是要给钱的吗?既然要付出,就不用言谢,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掏钱给人家后还要道谢,就如没有人心甘情愿挨了打还要笑一样。

    晚上,“学生”如期而至。

    这是两个小姑娘,都属于很可爱的那种,两人一进门便必恭必敬的叫了声“老师”。从第一印象上来讲,冰已经接受了这两个同时上四年级的学生。她们其中一个个子稍矮,脸蛋圆乎乎的,身体也圆乎乎的,后脑勺上高高地束着一把马尾辫。另一个则高高瘦瘦的,瓜子脸,理着男孩子一样的短发,若不是看见她双手不停的在玩着橡皮筋,冰还真以为是个男孩子呢。再仔细看,两人的睫毛都很长,眼皮下垂时,就象一席又黑又密的帘子,还有种湿漉漉的感觉,让人顿生怜爱。冰猜测胖胖的是刘女士的女儿,瘦的应该就是方女士的女儿,这是冰根据遗传学胡乱猜的。一问,果然是的。胖的叫赵露,瘦的叫朱丹。

    第一堂课,冰只对她们的教学进度和学习情况做了个简单的了解,以便能为她们以后的学习制定一个周详的计划。冰宣布了自己对她们的要求,希望她们每天坚持看一至两篇精彩的文章,对精彩的词句作一些适当的摘抄,每周写一次随笔,写一篇读后感。

    “只要你们坚持这么做,就能写出好文章来,我小时侯就是一直坚持这样做的。”冰告诉她们。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冰家里很穷,有时候连几块钱的学杂费,都要从学期初拖到学期末,还要东拼西凑才能交清。但是,没多少文化的母亲却总是省出钱来给冰订阅一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穷人的孩子早懂事,一点也没说错。冰总是非常珍爱地反复阅读每一期的作文选,摘录优美的词句,最后几乎都能流利地背出来。冰还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就是每天记一篇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着实为冰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成了冰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冰把这些陈年旧事讲给两个姑娘听,权当自我介绍。末了,冰说了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宣布结束。冰让她们明天晚上再来,因为她们刚才托着下巴聚精会神地带点崇拜地听冰说话的神情,勾起了冰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以及冰心底强烈的表现欲望。

    明天,该讲个什么课题呢?

    当白天结束,夜晚就会来临,黎明一过天就亮,这是不变的真理。

    一直到黑色的天幕拉下来的时候,冰仍然没有想好要讲的课题。第一,冰不是专业的老师,第二,冰也很久没有带过学生了,第三,冰的头脑被懒惰挫钝了,有些反应不过来。冰想不出什么好点子,看来晚上是要糗大了。

    七点刚过,敲门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冰慌乱地开门把两个小姑娘迎了进来,安排她们坐定后,冰发现自己不知如何开场,这让冰倍感尴尬,怎么办?兵法有云: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好,那就把“球”踢给她们,尽管这么做有失长者风范,冰也别无他法了。

    冰问:“你们俩觉得写作文哪个环节最难?”两人像是约定好的,异口同声地说考试的时候最难。天哪,这也算是一个环节?冰所说的写作环节无非就是审题、取材、组材、列写提纲、开始作文等几个步骤,她们俩竟给弄到临场写作上去了。就算是的吧,毕竟只是小学四年级的小孩子,刚学写作文,要求不能太高。冰叹了口气,说:“那我就给你们讲讲怎样临场快速写作吧,也就是说,在考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好的写作文,好不好?”“好。”冰让她们拿出一个小本子,要把重点的地方做好笔记。

    冰根据平时的积累,把现场写作分为四个步骤,即:审清题意、列出提纲、开始作文、检查。冰让她们俩把这四个步骤分别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就如何审题、如何列提纲、如何作文、如何检查一一作了详细的讲解。她们俩多数时候只是望着冰听她讲话,并不知道何时该做笔记,该怎样做笔记。所以,冰不得不尽量放慢了速度,并时不时做出提醒。

    冰有点失望,她们俩没有想象中的好,哪怕是自认为作文写得很好的赵露,给冰的感觉也是稀里糊涂的。别看她们正儿八经的在听讲,但不一定都听进去了。

    放走两个孩子的时候,已将近十点钟,冰不知道自己罗罗嗦嗦地讲了些什么,而她们又听懂了多少,反正是稀里糊涂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