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追求的编辑-《血酬兄弟会》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2014-12-03 作者:颜展敏
缘起
黄土路约我写一写林贤治。
很久以前,我确实就想写他了,从个人角度,我有很多感言——对于青年编辑,他是如此不吝赐教。我有时拿点拙作给他看,他一律热情、友好,鼓励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意见。对我来说,这样的老师是唯一的,对他来说却是多么经常的事。
日常生活中的林贤治老师,是宅男。他饮食简单,爱吃清蒸鱼,喜好绿茶,小众的饭局里,他常常激越飞扬,谈文学说革命话理想,兼谈时事。在上班必经之环市路上邂逅,最具动感,常伴有爽朗的相逢大笑,而转瞬他便迈着轻快的脚步消失在人流之中。他不是在去出版社的路上,便是在去广州购书中心的路上,那通常都是下午之后的时光。傍晚四五点至七八点,大概是他在编辑部伏案工作的黄金时间。他的桌子,是典型老编辑的案头,左边一堆稿件,右边一堆杂志,旁边一摞书,附近又一柜书。书真是太多了,而且还每日增多。他是我认识的买书最多的人之一。
有一天,我认真地采访了他,是关于出版生涯的。作为学者,林贤治著作二三十种,获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旷代的忧伤》是其一。作为职业编辑,30年来,他责编的图书约300多种;而作为选家,明明白白在编选和主编者上署名的图书也在200种以上。编选如此数额庞大的图书,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这类图书,与他的作家身份一脉相承,表达了他作为一名正直的文化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与社会理想。这砖砌成墙般的系列图书,它们的诞生过程与面世后的影响力,默默注释着林贤治”编辑”而成“家”的身份。
而整个采访过程,我最震动的是,林老师在编辑路上之坚定之果敢之清晰,我说我们这辈人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啊,大多数人,也就是将这个职业当作“谋生”饭碗。他不以为然顿了一下,说:“做编辑得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谈何从事文化工作,去做点小生意就行。只要有了追求,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弄懂,慢慢积累,最终会有成就。”
文化积累:为新文化传统添加砖瓦
(1)选题技巧:从研读中来——研究鲁迅同时大量阅读他同时代的人物史,继而策划主编了《人生文丛》等。
林贤治个人编辑的图书,基本上有两个方向,相当于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个“文化积累”,就是把经典的、优秀的、有代表意义的文本编选出来。这部分图书是无论何种时代都需要的,毕竟文化有传承的过程。但是,他对旧文化是警惕的、批判的。在这里,他是批判地继承,是为延续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添加砖瓦。另外一个方向带有启蒙性质,就是把全人类的进步的观念,通过图书的形式传播,从而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他编辑的基本上都是文化类的书,到了90年代之后,显然更为注重思想启蒙的工作,明确而专注。
80年代初,林贤治在研究鲁迅的同时,深入阅读中外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包括政治史、文化史、文学史;此外,他也广泛研究鲁迅的同时代人,大量阅读如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人的文集。在这个基础上,他化名主编了20本的《人生文丛》。丛书第一辑集中出现了胡适、周作人等人,因而惹来个别权威人士的批判。
90年代末,林贤治组织学界人士翻译、编选“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当中有《霍克海默集》、《詹姆斯集》、《别尔嘉耶夫集》、《巴赫金集》、《卡夫卡集》等。这套书由上海远东文化出版社出版,后来还重版了几次。
林贤治认为,“要谈论文学,不能不谈论精神,精神的存在,决定着文学的形态、结构和品质,文学是精神的创造物”。21世纪初,林贤治主编了文学年度选本《文学中国》。2008年,林贤治主编了《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这套书,收纳了从1917至2007年中国作家的文学文本,也是“精神文本”。当中许多作家是一般文学史和文学选本所忽略的,如师陀的小说,黄翔的诗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产生和新文学的诞生,迄今不足一百年历史,而且,整个历史进程非常地不平坦,有过许许多多压力和干扰、诱惑和禁忌;就整体而言,传统是短暂的、荏弱的,精神是匮乏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习和吸收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中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其实,这也就是要求我们的精神还乡,返回到人的存在上来,回到新文学的源头里来,重振五四时代的‘人的文学’的精神。”他还这样写道:“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需要飓风般的精神的推动,而这风暴,是由作家乃至周围人群的众多个体的战斗呼吸形成的。在这个转折的年代里,在沉寂已久而又代之以喧嚣躁动的此刻,英国文学的革新家柯勒律治写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的信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可以说不失为一个警示和鼓舞。他说的是——必须同普遍的精神不振与顺应形势的状态做斗争!”即使在这类文学选本中,他也非常强调“自由精神”的首要性,认为它是美学的引擎。
与此相承的是,他又主编了《中篇小说金库》,当中有莫言的《红高粱》等。这套书一直在花城出版社陆续编辑出版之中,至今已经有70多种。像“世界散文丛编”(4种)、“现代散文诗名著名译”(6种)、“文学馆”(已出3种)等,都属文化积累方面的经典之作。
他还给他热爱的作家编过多种选本,鲁迅的有《鲁迅文集》(5卷评注本)等4种,萧红的有《萧红十年集》(上下)等4种,仅两个作家就编有近500万字。
坚持思想启蒙
(2)编辑技巧:坚持你的主题内容,深耕细分市场。眼光要放在空白地带,要做别人没有做或不愿做、不能做的事情。
第(1/3)页